當彭城這一仗被打得慘敗之後,漢軍萬般無奈之下被項羽軍隊逼到靈璧(今安徽靈璧縣)東麵的淮水,幾十萬人全被擠下水中,光是淹死的就有十多萬。幸好突然起了一陣暴風,吹得人仰馬翻,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劉邦才趁機帶了十幾個隨從趁機逃跑了。

之前的享受榮華富貴的夢想全部破滅了,劉邦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之後,才明白了彼此的差距。到了快被逼上絕路的地步,劉邦突然才想起了家,他懷念老父劉太公,想念妻子呂雉還有兒子劉盈,以及可愛的女兒。劉邦仔細回憶起來,自從他追隨楚懷王轉戰河南、山東,西入鹹陽,幾年的戎馬生涯,他都沒有時間回到家鄉去看一下,也從來沒有想到過把家眷接到身邊。不過按照道理來說,劉邦都已經打進了彭城,離家隻有一百多裏地的路程,早應該回家去看看,但是他當時隻顧著自己享受,完全沒有想到這些。到了現在,他被打得一敗塗地,又該被迫退回關中休養幾年,此時如果能夠把家中老小都順便帶上,也算彌補了那些愧疚感。於是劉邦決定向西北逃亡,回到沛縣豐邑。

等到劉邦到了家門口,隻見大門緊閉,空無一人,就連左右鄰舍也都不見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人問情況,而那人說劉邦的家人在楚軍南下時因為軍隊一路燒殺虜掠,就跟著一群人都逃往南方逃難去了。劉邦隻好繼續向西奔逃,一路上隻見難民眾多,有的自東向西逃,有的從南往北跑,扶老攜幼,無比的淒涼悲慘。就在這時候劉邦在難民中發現有兩個小孩很像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連忙叫人帶過來,仔細辨認之下,果然是自己的骨肉,父子重逢,總算給劉邦帶來了一點喜悅。

但是沒走多遠楚軍就從後麵追過來了。劉邦看到車上載的人太多跑不快,就一狠心,抬起腳就把劉盈、魯元踢下車去,顧著自己逃命去了。幸好夏侯嬰在後麵護著兩個小孩又跟了上來。但是每次隻要一遇到楚軍,劉邦就想把孩子扔掉,每次都被夏侯嬰攔住,為了這件事,兩人還爭吵了好多次,劉邦氣得都想把夏侯嬰殺了,可是,看看左右也隻不過剩下幾十個人了,隻好忍了下來。

就在這沒日沒夜的逃命中,劉邦心中想的隻是該怎麼樣才能保住自己的命,後來他聽說妻舅呂澤駐防在下邑(今安徽碭山縣),於是他帶領幾十個人趕緊過來投奔,這才暫時安定下來。

劉邦在下邑沒過多久,就又從下邑撤退到梁郡(今安徽壽縣)。劉邦心裏清楚,他不能再在關東生活下去了,決心要回到關中再度闖出一番天地。但是現在關東情勢十分緊急,現在假如沒有人替他頂著,估計過不了多久,關中也將落入敵人之手了。所以劉邦立即召集部屬開會,打算把函穀關以東的地盤全部放棄,看看誰有能力接得下來。

張良分析,現在隻有三個人能夠接得下來。第一個人是九江王英布。在項羽征齊的時候,調遣他去參戰,但是英布卻假裝生病,隻派了個將軍率領幾千人敷衍項羽,所以項羽才對他不滿意。而當劉邦軍隊攻下彭城的時候,隻有英布離得最近,但是他隻是按兵不動,項羽對他更是怨憤。所以,隻要派個能言善辯的人,好好利用項羽和他的關係,一定能說動英布反楚。第二個人是魏相國彭越,項羽痛恨他聯齊反楚,兩個人根本就是死對頭,如能善加利用,也是一支有力的部隊。第三個人,隻能在漢軍將領當中尋找。而在漢軍的將領當中,隻有韓信一個人可以擔此重任。

張良建議劉邦,如果決心暫時放棄關東,隻要對這三個人許下承諾,給予相當的報酬,一定可以協助他攻擊項羽,完成使命的。劉邦聽從,就依計行事。一方麵,他召請韓信,同時派專使聯絡彭越牽製楚軍的攻勢;另一方麵,他又派說客隨何去往九江王英布那裏進行籠絡的工作。

九江王英布見劉邦派說客隨何過來,不清楚他到底是什麼意思,避不見麵,隻派了個代表詢問隨何的來意。

隨何是個能言善辯的說客,他見英布是這個意思,立刻就說:“其實我早就知道,九江王絕對是因為怕得罪項羽,才不願意接見我。但是他沒有想過,就算他接見我又有什麼關係?我說的話他聽得進去就點點頭;聽不進去,我這顆腦袋正好讓他砍了獻給項羽,這樣一來,項羽不但會既往不咎,而且還能夠博取項羽的信任,讓項羽明白九江王是誠心誠意地在擁護楚國。像這樣兩全其美的事,九江王又何樂而不為呢?”英布聽了隨何這麼說,覺得有些意思,就讓他進宮,看看他能說出些什麼來。

隨何一見到英布,就問他是什麼原因讓他疏遠漢國而親近項羽呢?英布回答他說,他原來是項羽手底下的一名先鋒,現在他之所以能夠被封為王,都是項羽一手提拔的,他當然會與楚國比較親近了。

但是隨何立刻就指出來,說他當年起兵鄱陽,獨樹一幟,後來才跟項羽合力抗秦,項羽與他應該是平起平坐的地位才對。當楚懷王定都盱眙的時候,封項梁為武信君,而那個時候英布也已經是當陽君了,當時項羽隻不過是個郡將而已。後來英布救援巨鹿、攻破函穀關,替楚國打天下,功高勞苦,而英布他是與項羽都是列土封侯了,不應該聽他的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