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幸的時代(2 / 2)

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煥”是指火光的意思,是明亮顯赫、光彩輝煌的象征;而字元素中的“素”指的是直率、質樸,是自然的本性。他的一生就像熊熊大火一般,我行我素的性格和揮灑自如的作風,也可以證明他的確是人如其名。這樣的性格,和他所出生在那不幸的朝代形成了強烈的矛盾衝突。

古希臘英雄拚命掙紮、奮鬥,最終卻也因為敵不過命運的束縛而垮了下來。而打擊袁崇煥的不是命運,而是時勢。雖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時勢也就是命運。像希臘史詩與悲劇中那些英雄們一樣,他轟轟烈烈地戰鬥了,但每一場戰鬥,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袁崇煥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大才豪氣,即使是他的缺點,也是像英雄一樣的驚世駭俗。他比那些虛構的英雄人物更具有英雄氣概。

袁崇煥的性格像是一柄鋒銳絕倫的寶劍。當清和升平的時候,他懸在壁上,不免會在中夜自嘯,躍出劍匣。在天昏地暗的亂世,他則屠龍殺虎之後,最終寸寸斷折。

這個不幸的時代,是數十年腐敗達於極點的政治措施所累積而成的。明朝的衰亡也是這樣的。明朝時期重文輕武,軍隊的統帥基本都是文人出身,比如袁崇煥,也是進士出身。文人中出現一個真正的帥才很不容易,明朝的運氣很不錯好,明末抗清時有三個名將,功勳卓著:熊廷弼是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孫承宗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第二名(榜眼);袁崇煥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

明朝的戰略基本上是屬於防守型。這也是之所以袁崇煥能夠用幾千名士兵防守住清兵十萬大軍的原因,但是在野戰的時候,明朝優勢兵力卻難以擊敗清兵。明朝的長城是很有名的,長城就是典型的防守型戰略思維的產物。明朝後期從根本上缺乏積極進取的皇帝,所以,從戰略上談不上積極進取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上體製和實力的約束,後期已經無法開展進攻戰了。所謂明朝的超級裝備,在某些條件下都變成了不利的因素。火炮是從外國傳來的,而製造這些裝備需要大筆的開銷,為了避免損耗和外流,一般這些裝備都要保存起來,不讓使用。可是到了戰爭的時候,士兵根本就不會使用這些火炮,經常發生擊中自己人的事情。更可笑的是,府庫管理竟然由太監把持,要使用火炮抗敵,還要向太監們行賄才行,否則一切免談。於是軍事技術上的進步完全被政治的腐敗抵消了。可見政治上的腐敗完全能夠抵消軍事實力、軍事裝備的優勢。這個時候軍事上的優勢甚至變成了危害自身的劣勢。從戰略上看,這些戰爭在沒打之前就已經勝負分明了。如果不改變明朝腐敗的製度,或者說不改變專製的製度,縱然是積累了戰術層麵上的勝利,也隻是苟延殘喘而已。明朝的腐朽注定了它的沒落。明朝的潰敗不是靠某個英雄就能夠挽救的。那是一個悲劇的時代,注定了英雄悲劇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