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二年(1584)
四月二十八日戌時,袁崇煥出生。
萬曆二十五年(1597)14歲
袁崇煥應廣西藤縣試,補弟子員,取得科舉考試的入門資格。
萬曆三十四年(1606)23歲
袁崇煥在廣西省城桂林應鄉試,中舉。
萬曆四十七年(1619)36歲
二月,袁崇煥第四次參加科考,中進士。
三月,明朝兵敗薩爾滸,後金取得關鍵性勝利。
泰昌元年(1620)37歲
袁崇煥任職福建邵武知縣。
天啟二年(1622)39歲
正月袁崇煥入京朝覲,升兵部職方司主事。
二月監軍關外。
三月升為山東按察副使。
六月重建山海關外中前所、前屯衛,安置遼東流民,堅持修寧遠衛城。
八月,任永平道,轄山海關、石門寨二道。
天啟三年(1623)40歲
二月,平定蒙古兵變。
九月,駐守寧遠,製定寧遠衛城規製。
天啟四年(1624)41歲
七月,袁崇煥父親袁子鵬病故,上三疏請回鄉賽製,不允。遂上《遵旨回任疏》表達恢複遼東失地的抱負和決心。
九月,寧遠衛城竣工,在孫承宗率領下東巡廣寧,威懾後金。隨之升任兵備副使、右參政,被吏部列為巡撫候選人。
天啟五年(1625)42歲
夏,與孫承宗商議,分兵駐守錦山、鬆山、杏山、右屯、大小淩河,形成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
九月,遼東總兵馬世龍偷襲耀州不遂,兵敗柳河,袁崇煥邀截關外逃兵,穩定軍心。
十月,袁崇煥不聽從兵部尚書、遼東經略高第撤軍回防山海關的命令,堅持孤軍守衛寧遠城,誓死與寧遠共存亡。
十二月進按察使。
天啟六年(1626)43歲
正月,努爾哈赤大軍來攻寧遠,袁崇煥率軍堅守,取得寧遠大捷。
三月,升右僉都禦史,巡撫遼東、山海。
六月,上三疏請辭升蔭。
八月,上疏陳“堅壁清野以為體,乘間擊惰以為用”之守城法。
十月,派李喇嘛前往沈陽以吊喪並賀皇太極繼位之名刺探軍情。
十一月,疏請屯田。
天啟七年(1627)44歲
二月,上疏乞歸,不允。
五月,皇太極率兵來攻,袁崇煥堅壁清野,取得了寧錦大捷。
七月,因功高受魏忠賢排擠,上疏乞休,南歸鄉裏。
八月,天啟帝駕崩,崇禎帝繼位。
十一月,崇禎帝賜死魏忠賢,懲治閹黨,起用袁崇煥為都察院右都禦史、兵部右侍郎。
崇禎元年(1628)45歲
四月,升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總督薊、遼、登、萊、天津軍務,駐紮山海關。離粵赴京,與粵東名士餞別,留有《東莞袁崇煥督遼餞別圖詩》。
七月,平台與崇禎奏對遼東方略,走馬上任,督師薊遼。
九月,請發欠餉78萬兩,崇禎從之。
崇禎二年(1629)46歲
六月,袁崇煥斬毛文龍,統一關內外兵權。
七月,與皇太極多次書信斡旋,爭取時間重修防線。
十月,皇太極再次舉兵,繞道蒙古,避過山海關,直擊京師。袁崇煥加太子太保,率9000輕騎飛馳至廣渠門救駕。
十一月,再次擊退後金軍,皇太極使反間計。
十二月,下獄,祖大壽帶兵離京而去,袁崇煥手書召回,再次擊退後金圍兵。
崇禎三年(1630)47歲
四月,皇太極撤軍。
9月22日,兵部尚書、薊遼總督袁崇煥在北京西市遭淩遲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