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89?),戰國中期著名的儒學思想家,姓孟,名軻(kē),字子輿(yú)。原本魯國人,出生於鄒(zōu,今山東省鄒縣東南)。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代。孟孫氏曾是魯國最大的貴族之一,把持著魯國1/3的天下。但是到了孟子父親(據說是叫孟孫激)這一輩,徹底淪落淪落:沒落;衰落。為窮人。孟子的父親讀了一點書,能寫會算。但手無縛(fù)雞之力,幹不了農活。由於家道敗落,孟子的父親流落到了鄒國,在一個地主家中找了個賬房先生的差使。

孟孫激出生仕宦仕宦:指做官。之家,又受過很好的教育,在農村人眼裏,就成了受尊敬的人物。他那淵博淵博:(學識)深而且廣。的知識和彬彬有禮彬彬(bīn)有禮:形容文雅而有禮貌。的作風,在鄉民中傳為美談。孟孫激在這裏幹了幾年,就有一些好心人前來為他提親。他選中了一家破落大戶人家的小姐。這女子,知書達禮,很有教養教養: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他們成了親。

一年之後,妻子生下了一個白胖兒子,這個孩子,就是孟軻。

孟軻4歲時,父親得了一場重病,臥床不起。母親到處為他求醫尋藥,但最終也沒能把他的病治好。孟孫激拋下幼子和年輕的妻子,撒手而去。從此,孟軻便成了孤兒。

孟母教子兩度遷居

孟孫激死後,妻子在鄉親和東家的幫助下,埋葬了丈夫。後來鄰家的房子租給別人做生意,誰知道那人做的是棺材生意,小孟軻耳儒目染耳濡(rú)目染:經常聽到看到,無形中受到影響。,也學會了一點出殯出殯(bìn):把靈柩運到安葬或安厝的地點。的常識。一次小孟軻在家裏和小朋友們玩遊戲,開始玩出殯的遊戲,正好孟軻他媽媽回來了。未進院子就聽見了孩子們的哭聲。她不知道家裏發生了什麼事,急急忙忙趕回家,一進院子,見孩子們一本正經模仿出殯的樣子,孟軻擔任總指揮,真是讓人既好氣,又好笑。

孟氏對兒子說:“軻兒,這出殯發喪的事可不是遊戲。以後別再玩這種不吉利的遊戲了,好嗎?”孟軻答應了。然而,沒過幾天,她又在自己家的院子裏見到孟軻和孩子們玩起同樣的遊戲。為了不讓孩子學這些,孟母決定搬家。

她找了一處離織布作坊作坊(zuō·fānɡ):手工業工場。近的房子,為的是替人家織布並以此謀生。這是一個四通八達的鎮子,來往行人很多。鎮上每5天有一次集市貿易。剛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人地生疏,孟軻的心也收斂收斂(liǎn):減輕放縱的程度(指言行)。多了,開始在母親的指教下識字和讀書。

孟軻母子住宅(zhái)周圍,既有榨(zhà)油的油坊,又有織布的作坊,還有殺豬宰牛的屠宰場。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這樣的環境裏小孟軻又對殺豬宰牛發生了興趣,功課也做得少了。孟母看到這些又開始擔心了,決定再一次搬家,為孩子的成長尋找一個適當的環境。她認識到,兒子心地善良,接受事物的能力強,受環境影響嚴重。於是,她想最好能找一個靠近學堂的住所。不久她在鎮子的另一端找到一所學堂附近的房屋。隨後,孟母帶著兒子,來到了簡陋簡陋(lòu):(房屋、設備等)簡單粗陋;不完備。的新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