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約公元前369年——前公元286年),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姓莊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
莊子辭官
莊子博學多才博學多才:學識豐富,又有多種才能。,他的思想傾向與老子基本一致,提倡“避世”,被後代奉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莊子的文章華麗而浪漫,善於通過打比方講道理。
莊子一生追求自由,從不阿從權貴。楚威王聽說莊子很有才能,派人帶著厚禮去請他到楚國當宰相。使者見到莊子,恭恭敬敬地說:“我們大王聽說先生賢明能幹,特地派我來請先生出任楚國宰相。”
莊子微微一笑說:“宰相是個大官,也有優厚的俸祿(fènɡlù),但這些東西跟我無關,你有沒有見過天子祭祀(jìsì)天地時用的牛?當初每天喂它們大豆、青草,養得它們又肥又壯,小豬羨慕它們有這麼好的運氣。但是到頭來這些牛都要給披上綢緞(chóuduàn),拉到太廟裏當祭品。恐怕這時它們要羨慕小豬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但可惜已經為時過晚。所以你還是趕快回去吧,別在這裏玷汙玷(diàn)汙:弄髒,比喻辱沒。了我。我寧願過貧寒的自由生活,也不會去當官的。”
使者隻好垂頭喪氣地回到楚國去了。
莊周認為當官對人生是一個束縛,認為一旦走上仕途就必將失去自由。因此,他認為高官厚祿,是不值得一談的東西。他有一個朋友惠子在梁國當宰相,有一天莊子去看望他,卻有人造謠說:“莊子這次來,肯定是想取代惠子當梁國的宰相。”
惠子聽到這些話後,生怕莊周取代了他的相位。於是下命令在梁國上下搜查莊子,結果搜查了三日也不見莊周的人影。莊周聽說後,親自去見惠子,並對惠子這樣說:“南方有一種鳥,也就是人們所崇敬的鳳凰。它從南海出發,飛往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樹不棲,不是醴(lǐ)泉不飲。這時一隻剛找到腐鼠的鴟(chī)鳥,見到鳳凰從頭上飛過,便抬頭對鳳凰說:‘你想搶我的腐鼠吃嗎?’”這裏,莊周以鳳凰的高潔自比,嘲諷了惠子。在他看來,梁國的相位猶如猶(yóu)如:如同。一隻發臭的死鼠,不值得一提。
莊周不僅是一個大思想家、還是一個文學家。他在《逍遙遊》一文中寫道:
在藐姑射的山上,有神仙居住在那兒;他的皮膚如冰雪一樣的潔白,他姿態柔美如處女,他不食人間煙火,隻吸風飲露,他乘雲、駕馭著飛龍,遨遊在天地之間……這一幅無限自由的圖景,正是莊周理想的境界。他渴望的是純粹自由的心靈.不依賴任何外在東西,不受任何外物的侵擾侵擾:侵犯騷擾。,依照自己的真實感情暢遊於天地之間。
避世君子
莊周的思想,是一種避世的思想表現。在他看來,當時的社會太黑暗了,使人們難以生活下去。
基於自己對現實的極端不滿,莊周蔑視蔑(miè)視:輕視;小看。統治階級的虛偽說教和對一切功名利祿的追求,因此,他寫了許多諷刺現實的文章。
有一次,莊周偶爾看到一隻蝸牛伸出了觸角,便寫了一個寓言,他把蝸牛的左右角比喻為兩個國家,左角叫觸氏,右角叫蠻氏。這兩國為爭地而打仗,死傷無數。這就對當時各國諸侯的不義戰爭,進行了無情的嘲笑。
莊周厭惡現實社會,主張無為而治,實現其“清靜,安逸”的平民生活。他所向往的就是人人自食其力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而不相擾的原始平等社會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