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太宗晚年(5)(2 / 3)

“貞觀初年,陛下減少自己的享受而使他人得到好處。到了現在,放縱個人的私欲而勞累百姓。謙虛儉樸的作風一年年地改變,矜驕奢侈的性情一天天地不同。雖然口中不停地說著關心百姓的話,心中卻非常關切使自己快樂的事情。有時想營建宮室,擔心臣下來規勸,就說:‘如果不這樣做,對我自身不方便。’礙於君臣的情麵,臣下怎麼能夠再諍諫呢?這是一意封住勸諫人的口,還能說是選擇好的意見而照著實行嗎?這就是陛下漸漸不能堅持到底的第三條。”

“陛下在貞觀初年,注意磨煉名譽節操,對人不偏私,隻要賢良就接近,親近愛護君子,疏遠斥退小人,現在就不是這樣了,輕率地狎近小人,很有禮節地尊重君子。名為尊重君子,實際上是敬而遠之;名為輕視小人,其實是親熱地接近他們;親近小人就看不見他們的壞處,疏遠君子就不知道他們的好處。不知道君子的好處,不用別人離間就會自己疏遠他們;看不見小人的壞處,有時就會自己去親近他們。親熱地接近小人,決不是國家達到治理的辦法;疏遠君子,難道是振興國家的作風?這就是陛下漸漸不能堅持到底的第四條。”

“陛下在貞觀初年,行動遵循堯、舜,拋棄黃金美玉,回複了淳樸的本性。近年以來,特別喜愛稀奇怪異的東西,難以獲得的物品,再遠也要弄到手;珍奇玩物的製作,沒有停止的時候。陛下愛好奢侈浪費而希望群臣百姓敦厚儉樸,過多地興辦工、商業而求農人豐足厚實,這不可能辦到已經很明顯了。這就是陛下漸漸不能堅持到底的第五條。”

“貞觀初年,陛下像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人,珍惜別人舉薦的人,相信並任用他們,發揮他們的長處,還擔心他們不能充分發揮。近年以來,憑著心中的喜好和厭惡,有時眾人說好而被舉薦任用的人,隻要一人詆毀就拋棄他們;有些多年相信而任用的人,有時一旦懷疑就疏遠他們。行為有一慣的做法,做事有一貫的表現。詆毀舉薦的人,不一定比被舉薦的人可信;多年的作為,不應該一下子就否定。君子的胸懷,屢行仁義而發揚盛大的功德;小人的本性,喜歡挑撥是非為自己謀利。陛下不審查其根源,而輕易地對它進行褒貶,這使得奉行道義的人一天天疏遠,鑽營利祿的人日益提拔,因此人人隻求苟且無過,誰也不願盡心竭力。這就是陛下漸漸不能堅持到底的第六條。”

“陛下剛登上帝位,處在高位看得深遠,辦事隻求不煩擾百姓,心中沒有嗜好欲望。在內除去畢、弋等獵具,在外禁絕一切打獵的根源。“幾年以後,就不能固守心誌了。雖然沒有長時間的逸樂,有時也超過了天子一年三次田獵的禮製。於是使遊獵的歡樂被百姓譏諷,獵鷹獵犬的貢獻遠到四境外族。有時候,教練武藝的地方,道路遙遠,陛下清晨出去,深夜才回來,把馳騁當作歡樂,不考慮難以預料的變故和發生不測之禍,來得及挽救嗎?這就是陛下漸漸不能堅持到底的第七條。”

“陛下剛登上帝位,用恭敬的態度接近臣子,君王的恩惠向下流布,臣子的想法上達君王,君臣都想竭心盡力,心中沒有什麼隱諱。近年以來,有許多忽略了的地方。有的地方官充任使節,上奏事情來到朝廷,想見見天子,要陳述見到的事情,又不能和顏悅色地傾聽,有所請求,又得不到恩準。有時由於臣子有不足之處,嚴責他的細小過失,這時,即使有聰敏善辯的才能,也無法表明他的忠誠,而希望上下一條心,君臣融洽,不也太難了嗎?這就是陛下漸漸不能堅持到底的第八條。”

“陛下在貞觀初年,勤奮努力,不敢懈怠,委曲自己順從他人,常常還覺得做得不夠。近年以來,稍微有些驕傲放縱,仗恃功業偉大,心中輕視前代帝王,自負聖哲英明,心中看不起當代人物,這是驕傲在滋長。想要幹什麼,都要稱心如意,即使有時控製情感聽從規勸,始終也不能忘記想要幹的事,這是私欲在放縱。誌趣在嬉戲遊樂,心情沒有厭倦,雖然沒有完全妨礙政事,但不再專心國家大事,這是過度的娛樂。天下安定,外族誠服,仍然在遠方勞苦軍隊,向邊遠的外族進兵,這是過分地滿足心願。親近的人迎合陛下旨意而不肯陳說,疏遠的人畏懼君威而不敢規勸,如此積累下去而不停止,將要損害陛下高尚的品德。這就是陛下漸漸不能堅持到底的第九條。”

“貞觀初年,連年霜災旱災,京郊的百姓全都流向潼關外,扶老攜幼,往返幾年,沒有一戶人家逃亡,一人抱怨痛苦,這確實是因為百姓體會到陛下憐憫撫育他們的關懷,因此到死也沒有逃離的人。近年以來,百姓被徭役弄得疲敝不堪,關中的百姓,勞苦疲困尤其厲害。各種手工工匠,結束服役期限後,全留下來繼續受官府雇用;正在服役的士兵,大多調到京城去做別的事情。在鄉間采購物資,接連不斷,道路上押送物資的差夫一個接一個。已經有了弊端,百姓就容易被驚擾,如果由於水災旱災,穀麥無收成,恐怕百姓的心,就不能像過去那樣寧靜安穩。這就是陛下漸漸不能堅持到底的第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