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歌德(1 / 2)

走近歌德

許多人到法蘭克福是來看歌德的,朝拜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大師、德國至今無人超越的文化藝術的希馬拉雅山。我也附庸風雅地和遊人們去找尋歌德的故居。我對這位德國古典作家的了解,隻是知道他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一個浪漫青年的悲劇故事;還知道那部厚重的但很難讀完的《浮士德》――列寧在流亡時身邊僅帶兩本文學書,就有這本《浮士德》;我還知道歌德的那句常被馬克思引用的名言:“灰色的是一切理論,隻有人生的金樹長青。”

歌德的故居所在的那條街有一個浪漫的名字“梅花鹿溝”,中世紀這裏是動物出沒的地方,現在是一條寧靜的小街。街上有一棟淡黃色的四層小樓,一層有六扇窗子,窗台上擺著花,還有一個門,門前三階台階。二層和三層都是七扇窗子,四層是個尖頂的閣樓。1749年8月28日,教堂的鍾聲正敲12響時,歌德就出生在這棟房子裏。他比中國的曹雪芹小34歲。歌德的父親是一個裁縫的兒子,但受過高等教育,得過博士學位,擔任皇家的參議員。歌德的母親是法蘭克福市長的女兒,性格溫存,又愛好文學,常給兒子講故事。他的外祖母在他四歲的時候送給他一套表演浮士德故事的木偶,使他從小就愛上了浮士德的民間傳說。這座普通的房子是歌德文學和藝術啟蒙的課堂。在三樓我們看到了這個家庭豐富的藏書室和懸掛許多油畫和工藝品的美術室,在閣樓上我們還看到了歌德和妹妹經常活動期間的木偶室和音樂室,許多木偶和樂器供他們盡情地玩樂。文學、美術、音樂和戲劇的營養奠定了這個天才少年攀登世界藝術高峰的基礎。這座老房子的意義――它是造就世界級大師的搖籃。本來二戰中全毀了,戰後又進行了複建,感謝法蘭克福人在戰爭中秘密保護了這座老房子裏歌德一家的用具,才使我們有可能目睹這些真品。

1765年歌德走出梅花鹿溝,遵從父命去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但他以更大的興趣去鑽研文藝和自然科學,並接受羅可可風格的影響寫下早期的詩歌和戲劇。1770年他又到斯特拉斯堡大學繼續學法律,結識了“狂飆突進運動”的理論家赫爾德爾,在他的影響下成了這個資產階級文學運動的猛將。這時他的代表作是《塞生海姆詩歌》和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0年10月在斯特拉斯郊外一個叫塞生海姆的小山村,少年英俊的詩人歌德結識了牧師美麗的女兒芙麗德麗凱並深深地愛上了她,為她寫了許多詩,其中一首《野玫瑰》被舒伯特譜成世界名曲,詠唱至今。雖然他們的愛情曇花一現,但歌德的《塞生海姆詩歌》以其真摯的感情和高超的技巧開創了德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因此歌德成了德國抒情詩的奠基人。

真正讓歌德走向世界文壇的是他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2年6月在威茨拉爾參加鄉間舞會時他認識了平民女兒綠蒂,19歲的她在母親去世後挑起照料全家弟妹的重擔,她的美麗和賢淑使歌德極為傾慕,但綠蒂已與歌德的一位好友訂了婚。歌德在無望中返回法蘭克福的梅花鹿溝,但相思之苦曾使他產生自殺之念。這時,歌德的另一位朋友耶露撒冷因苦戀著有夫之婦而自殺。這一事件給歌德很大的震動。他詳細了解了耶露撒冷戀愛和自殺的經過,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在四周內就寫出了《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名著。主人公維特是一位覺醒的市民青年,他討厭周圍的封建秩序,遂來到純樸的鄉間和美麗的自然中尋求解脫。他愛上的美麗多情的姑娘夏綠蒂,盡管她和維特情投意合,卻因掙不斷封建禮教而違心地嫁給一個凡夫俗子。維特又想借工作和社交忘卻舊情,但處處受到貴族們的歧視和排擠,甚至在聚會上被無禮驅逐。他無力把仇恨化作積極的反抗,最後竟以自殺作為擺脫失戀和階級衝突的出路。歌德是在故居閣樓上那間自己的書房裏寫成這部小說,他是站在那個斜麵桌子前寫著的。我仿佛看著他在桌子前來回走動,然後激憤地寫下他的心聲,他已不能平靜地坐下寫作了!在那個陳舊的桌子上,我看到了被他的手磨出的痕跡,也看到了滴滴黑色的印跡,那一定是他的淚痕!他在為還沒能走出封建枷鎖的資產階級同類而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