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崇高(1 / 2)

瞻仰崇高

“不到科隆就不知德國的古老,不看科隆大教堂就不知教堂有多高。”前一句是德國的諺語,後一句是我的創造。我們是從法蘭克福到科隆的,一路上隨車逐流。這一帶大概屬於德國經濟最發達的西部魯爾區,公路變成車的河流,多數是大型貨車,但沒有一輛是裸體的,都裝飾上了彩色的貨櫃和貨蓬,跑起來如流動的風景。我們與它們一路同行,心情不錯。

進了科隆突出的感覺是那麼多中世紀的古老建築。萊茵河兩岸簇擁著彩色尖頂的樓群,那是這個城市一千多年前先民的居所,而這些建築群中錯落著的高聳的教堂是他們的精神家園。這個城市的名字之長可為世界之最――“科隆尼亞?克勞狄?阿拉?阿格裏皮內西姆”。從這個名字中我們可以找尋這個城市的曆史淵源。“科隆尼亞”意為羅馬人的拓展地。科隆的曆史從公元一世紀開始,那時羅馬帝國正稱雄歐洲,皇帝派駙馬阿格裏帕揮師北進,抵達萊茵河畔,並招募當地日爾曼人的烏爾比部落在河岸建起要寨。“克勞狄”是皇帝的名字,“阿拉”是烏爾比部落的祭壇。經過幾十年阿格裏帕和烏爾比人在營寨周圍建起了城市,當時街市繁榮,商賈雲集,城垣高大。阿格裏帕的外孫女阿格裏皮娜在此地出生,後來又登上了這個小王國皇後的寶座。“阿格裏皮西姆”是皇後名加詞尾變化而成。這個冗長的名字後來被人們簡化為“科隆”。中世紀時科隆的城市居民達4萬人,在德國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人口超過了當時的倫敦和巴黎。“鐵和蒸汽”時代為科隆帶來第三次興盛。1839年鐵路修到科隆,與萊茵河的水上運輸連成一氣。1876年發明家奧托在科隆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四衝程內燃機,推動了這個城市工業化的進程。從1917年到1933年阿登納擔任市長時又全力推進了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建起了環城的綠化帶和博展會設施。二戰期間這座有兩千年曆史的“北方羅馬”幾乎被夷為平地,但涅般後的科隆如火中誕生的金鳳凰飛翔在萊茵河畔,成為德國第四座最值得驕傲的城市。

我們在萊茵河上穿過,看著並列的8座大橋上一樣的車水馬龍,橋下的船隊接踵而至爭搶著接受我們的檢閱。這座城市如巨大的交通樞紐,有10條高速公裏,從這裏發射到全國各地。河東岸那片20萬平方米的建築群,是世界級博展中心,每年要舉行的幾十個展覽,顯示了這個城市麵向世界的胸懷。還有河畔那座20層的漢莎航空公司大廈上的展翅飛翔的仙鶴標誌,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這個古老城市,向現代化飛升的強烈願望。而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城市把古老的曆史當成掛滿胸前沉重的金牌,他們不想飛,想飛也飛不動了!其實不飛也未償不可,古老也是一種風範。

到了科隆你是不能不看科隆大教堂的,因為你在這個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到一個峭拔尖聳的深灰色的龐然大物,一對峻峭的尖塔如雙峰直插雲天。這座教堂名為聖彼得和瑪利亞大教堂,與羅馬的聖彼得教堂、巴黎的聖母院齊名成為世界最偉大的教堂。這座建築為德國最大的哥特式建築,東西長144米,南北寬86米,其麵積相當一個足球場。教堂正門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尖塔,高達157米,超過40層大廈,為世界教堂之最高。當你在廣場上仰望教堂的頂端,會感到一陣目眩,那萬裏雲天的虛無縹緲處,大概是靈魂和上帝會見的地方,可望而不可及,留在心底的隻有崇拜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