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康熙盡孝孝莊歸天(2)(1 / 2)

縱觀孝莊文皇後的一生,她經曆清初四帝,輔佐三朝,可謂嘔心瀝血、殊功顯赫。她以其聰明睿智和特殊地位,對調和清宮內部的矛盾和鬥爭、穩定清初的社會秩序、促進國家的統一和鞏固、開創清初鼎盛局麵,作出了傑出貢獻,堪稱震古爍今的女政治家。

(二)康熙三巡祖母故裏

康熙不僅在祖母布木布泰太皇太後生前對其極盡孝道,在布木布泰太死後,康熙又三巡布木布泰的故裏——內蒙古科爾沁部地。體現了康熙對祖母孝莊太皇太後無盡的思念和尊崇。

康熙第一次到科爾沁草原是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這是他三度親征、平定噶爾丹後,想把勝利的喜訊告訴祖母家鄉的臣民,同時褒獎科爾沁部在平定噶爾丹叛亂中建立的卓越功績。這次,他在科爾沁部停留了四十多天。康熙一生的巡幸中,在一個地方停留這麼長時間,是不多見的。是科爾沁部的美景使他流連忘返,還是他思念祖母情感的一種表達,抑或是對屢建殊功的科爾沁部蒙古的特殊獎賞,或者是取得粉碎噶爾丹分裂祖國重大鬥爭勝利的一種慶祝方式。

在科爾沁遼闊的草原上,康熙組織了“圍獵習武”。“圍獵習武”決不是單純地遊玩取樂,實際上是帶有加強武備、檢閱邊疆部隊素質的政治意義。我們知道,清王朝在入主中原以前,是個遊牧民族,善騎馬、射獵,靠武備開國。當年的清軍是一支訓練有素、騎射嫻熟、威力強大的勁旅。清兵入關確立了統治地位以後,滿洲的八旗貴族襲封爵位,統軍議政,擔任要職、歲領厚祿。隨著環境的變遷,清朝內開始出現武備鬆弛、尊榮享樂的苗頭。八旗官兵在平三藩和準噶爾叛亂的戰鬥中,戰鬥力已大不如昔。這一點,康熙看得非常明白。他把諸多皇子帶到科爾沁草原來進行“圍獵習武”,是對皇子進行“警示教育”,帶有明顯的政治目的。在這次圍獵習武中,康熙身先士卒,親自帶領諸皇子、皇親國戚和科爾沁蒙古王公一起進行騎馬、步射。對“騎射俱優”的給予嘉獎。在這次進行圍獵習武中,第三代達爾罕親王班第就獲得了康熙獎賞的金幣。據史料記載,康熙在這次行圍中興致極高。因為時值中秋,是捕鹿的最好時節,康熙還親自率侍衛參加了捕鹿的活動。在科爾沁行圍時,康熙即興賦詩一首:

塞外偶述

曉霧迷前嶺,蒙茸露未晞。

林中呼鹿罷,山下射熊歸。

水繞周廬曲,原高眾幕圍。

時平疆域遠,萬裏盡庭扉。

八月十五中秋節,康熙龍顏大悅,在科爾沁草原上支起帳篷,犒賞為大清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科爾沁蒙古王公。康熙用詩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景:

口外中秋

荒塞天底夜有霜,

一輪明月照蒼涼。

不貪玉宇瓊樓看,

獨在遐陬理外疆。

與眾蒙古宴

大野支黃幄,長筵藉軟莎。

思膏宣塞下,部落列山阿。

法酒沾人醉,椎牛饗眾多。

提攜皆婦幼,千帳動歡歌。

宴會期間,還舉行了詐馬(速度賽馬),什榜(演奏蒙古音樂),布庫(摔跤比賽),教馬駣(蒙古王公子弟馴三四歲的烈馬)等四項娛樂活動,近三萬人的歡宴,在科爾沁草原上是盛況空前。當時除科爾沁部的蒙古王公出席了宴請外,奈曼、紮魯特、傲汗等部落的蒙古王公也被請來了一些。這次宴請是一場“政治宴”,因為當時俄國覬覦蒙古及中國東北地區,康熙通過宴請來聯絡蒙古王公感情,加強邊疆防務,布置防俄措施。

九月初一,康熙駐蹕在科爾沁草原上一個叫克爾蘇的地方,他親自到舅爺(孝莊文皇後的四哥)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的墓前祭奠。九月三日,康熙來到科爾沁左翼中旗呼和格樂嘎查(今屬瑪拉沁蘇木)看望純禧公主及額附般迪。純禧公主是康熙從弟恭親王常寧的長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月下嫁給將軍、功名赫赫的朝廷重臣科爾沁台吉般迪為妻。純禧公主是由康熙在宮中養大的,因此深受康熙的喜愛。康熙駐蹕在公主府,並賜給純禧公主白金彩緞。純禧公主府是清廷撥銀兩專門建造的,由四進三組院落組成,占地一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為正門七間、正點七間、寢殿七間、膳房八間、正殿、寢殿東西兩側都有陪殿,殿與陪殿由回廊連接,渾然一體。整個府第氣勢宏偉、蔚為壯觀,內部裝飾也雕鏤精細,雍容華貴。這樣規模的公主府在蒙古乃至全國都是不多見的,體現了康熙皇帝對這位下嫁到科爾沁部落的公主的關愛和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