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接過畫稿,眼睛一亮:“這張不錯。鐮刀斧頭可以去掉。”
再坐下來時,大家終於取得了比較一致的意見,同意選五星紅旗為我們的國旗。
大家都說這個圖案好。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了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鬥爭取得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曆史事實,今後還要共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了我國革命人民的大團結……
9月27日,是政協會議的第六天,五星紅旗的圖案被森林般高高舉起的手臂熱烈地接受了。
三天後的閉幕式上,主席台的一側走出了三個穿軍裝的男女軍人,他們向全體與會者展開了一麵特製的五星紅旗。
這是五星紅旗的第一次出現,頓時滿台生輝,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代表們禁不住熱淚滾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就這樣誕生了。從這一天起,鮮豔的五星紅旗以燦爛的光輝和無比的威嚴向全人類昭示,經曆了幾代人英勇奮鬥,富有悠久曆史傳統的中華民族終於奪回了自己的尊嚴,四億五千萬人民從此當家做主執掌共和國的主權。今後,在五大洲的任何地方,在國際交往中,五星紅旗將同一切主權國家的國旗一樣平等地迎風招展,高高飄揚……
4一個普通青年的傾心之作
曾聯鬆是在上海《解放日報》上看到征集國旗圖案的啟事的,他一口氣讀了十幾遍,一顆年輕的心再也無法平靜了。他立即決定,要全身心地投人到這個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設計中去。
他是浙江瑞安人,少年時酷愛書畫,寫得一手好字。在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祖國正在受難。山河破碎、人民貧苦落後的悲慘境況,促使他毅然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去攻讀理工,立誌走科學救國的道路。但他的美好願望,在舊中國根本無法實現,他又改攻經濟。“九一八”事變後,他曾和家鄉的愛國青年一起走卜瑞安街頭宣傳抵製日貨,1935年,又在南京勇敢地參加了響應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集會遊行,並在黨的指引下,開始走上了革命道路,這才使他真正看到了拯救中華民族的曙光。
1949年春,曾聯鬆正在上海地下黨領導的秘密經濟新聞據點工作。5月,他和全市人民一道,歡欣鼓舞地迎來了大上海的解放。他不是藝術家,也從來沒有搞過美術設計。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已進入髦重之年的他,憶當年仍激動不已。他說:“當時我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計工拙,想去設計國旗圖案,實在是一種歡呼新中國誕生的喜悅、一種熱切愛國的激情使然。”
上海的7月,正是最熱的酷暑季節。為了設計國旗,曾聯鬆不顧汗流俠背,蚊蟲叮咬,日以繼夜,伏案描摹,如癡如醉。他前後設計了十幾幅圖案,但都覺得不甚如意。一天深夜,他一邊思考著國旗圖案,一邊漫步街頭,望著滿天的星星,他猛地想起歌曲《東方紅》中的一句歌詞:
“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他想,把星星放上圖案怎麼樣?
他三步並作兩步跑回房間,一個靈感、一連串聯想,引出了一個新的構思:一顆中間繪有鐮刀斧頭的大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周圍再加上幾顆代表中國民眾的小星,象征著中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在黨的領導下,從勝利走向勝利。
欣喜與激動過後,曾聯鬆稍事平靜,又進一步思索起許多細節。
象征中國人民大眾的星星應該有幾顆?
智慧之花一旦綻開,平時積累的知識都開始發光。聯想到我們祖國自有文字以來的4000)年文化,聯想到剛剛讀完的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裏指出的,人民包括著四個階級,他決定用四顆星來代表中國民眾。
星星數確定了,怎樣組合,也就是說,五顆星在旗麵上如何布局呢?這又使曾聯鬆熬過了許多個不眠之夜。
開始,他把大五角星放在旗麵正中,四顆小五角星環繞在四周。這樣,雖然顯得端莊,但天地不夠開闊,給人以局促、凝滯之感。
截稿的日子漸漸臨近,曾聯鬆還舉棋不定。這天,他嚐試著把五顆星放在旗麵左上角四分之一的位置上,頓覺天高地闊。旗麵此時猶如廣裹的大地,五星居高臨下,金光燦爛。
接著,他又進行了細部的技術處理,五顆星所形成的橢圓形,如海棠葉似的,寓意祖國疆土,引人聯想,意味無窮。星為黃色,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黃色人種。
一幅代表著四億五千萬人民共同心願的圖案,就在一個普普通通的青年的頭腦中孕育成熟了。整個圖案,莊嚴中顯出華麗,雍容中透出磅礴,它簡潔明朗又不蕭疏單調。
曾聯鬆小心翼翼地將自己的傾心之作裝入了信封,這時已是8月中旬了。
當報紙上公布中選的套紅的五星紅旗時,曾聯鬆還不敢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就是出於自己的設計,直到他在圖書館查到一本《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看到其中“複字第三十二號”五星紅旗圖案下赫然印著“設計者——曾聯鬆”時,才知道,他的名字從此與國旗緊緊連在一起。
不久,曾聯鬆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的來信:
曾聯鬆同誌:
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采用,茲贈送人
民政府紀念刊一冊,人民幣500萬元(即後來的人民幣500
元),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
1950年國慶,曾聯鬆被邀請登上了天安門觀禮台。建國30周年時,他又一次應邀到北京參加慶祝活動。
作為新中國國旗的設計人,曾聯鬆始終過著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如今,他雖兩鬢染霜,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的心底依然燃燒著當年設計國旗時的激情。他對祖國的統一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前景充滿了信心,經常給廣大解放軍戰士、學生講述自己設計國旗的經過和感受:
1997年元日.的早晨,他不顧自己重病在身,執意讓老伴將香港一些民間社團請他簽名的五星紅旗拿出來,用顫抖的手一一為那些熱愛祖國的港人簽名,以表達他對香港回歸祖國的喜悅之情。
5她縫製了第一麵國旗
1949年9月底,全國各大報紙都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關於五星紅旗為國旗的決議案和國旗製作方法的說明。為了迎接開國大典,舉國上下,城鄉各地立刻掀起了一個趕製國旗的熱潮。特別是剛更名為北京的北平——即將成立的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東西南北城,大店小鋪,紅綢紅布轉眼間就被搶購一空。旋即,白綢白布又銷售一空,因為沒買到紅綢紅布的人便自己動手染紅。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全北京、全中國究竟亮出了多少麵紅旗,誰也無法說清。人民歡慶自己國家的誕生,那份熱情猶如千萬座火山同時爆發。
在無數麵紅旗中,有一麵特製的大紅旗。它長460厘米,寬338厘米,用紅緞料作旗麵,黃緞料作五星,用的都是當時北京“八大祥”之首的瑞蟻祥綢緞莊裏最好的料子。這就是毛澤東主席即將要在開國大典上親手升起的新中國的第一麵五星紅旗。
縫製這麵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國旗的是一位美術社的女工——趙文瑞。
趙文瑞是個普通的女工,少年時代,由於生活的重壓,她和嫂子靠縫補漿洗掙來的微薄收人艱難度日。1949年1月,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她就沐浴著黨的陽光,參加了北京美術社的工作。當她第一次領到65公斤小米的工資時,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好好工作,報答黨如海深的恩情。
政協會議開幕後的第七天,大會籌備處的同誌來到了美術社。因為趙文瑞縫紉技術好,來人就對她說:“這是政協會議剛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式樣,製作第一麵五星紅旗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趙文瑞雙手捧過國旗圖案,欣喜的熱淚就湧上了眼眶。這是黨的重托,是四億五千萬人民的希望呀!一種當家做主人的幸福感、自豪感從她心底油然而生。
當時沒有縫紉機,要製作這麼大的一麵旗幟真是不容易。在北池子的一個四合院兒裏,趙文瑞在地上鋪上草席,以地為桌,開始工作。她嚴格地按有關要求,先用黃緞子剪上兩顆大五星、八顆小五星,然後精確地貼在紅綢旗麵的正反兩麵。因為那個年頭印染條件不高,而旗幟兩麵都要有五角星,所以,隻能采用這種辦法。趙文瑞就趴在地上,一針一線,密密匝匝地縫製起來。
離政協會議閉幕隻有兩天了,趙文瑞顧不上吃飯喝水,也顧不上睡覺,她就這麼趴著飛針走線。想到自己手裏的這麵旗是新中國的標誌,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結果,想到自己是代表全中國四億五千萬人民在縫製這麵國旗,她渾身就充滿了勁兒,手下的活兒也愈發精細起來。
這一針針、一線線,縫進了她對新中國的熱愛、對新生活的向往、對黨和毛澤東主席的一片深情。
經過一天一夜的縫製,五星紅旗製作出來了。趙文瑞高興極了,拉著在場的人就扭起了秧歌,人們還放起了鞭炮。 9月30日下午,在全國政協一屆會議閉幕式上,這麵紅旗展現在了634名代表、300多名來賓麵前。10月1日下午3時,在開國大典上,趙文瑞就站在旗杆旁的第一排,親眼看著毛澤東主席將這麵五星紅旗高高升起。
這麵五星紅旗現在被保存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這麵在中國現代史上留下輝煌記載的旗幟,將世世代代飄揚在中國人民心中。
6一個美麗的神話
一個莊嚴的曆史時刻正一步步走近,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中心。
升國旗是新中國誕生的標誌,新中國的第一麵國旗當然應該由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但是,在開國大典上,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不可能走下來,走到廣場上,再一下一下地拉動繩子升起國旗。如果由別人代升,我們又怎麼能理直氣壯地向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宣布,第一麵五星紅旗正在由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呢?
軍內軍外一批能工巧匠,為此可是費了一番心思。最後大家取得一致意見:設計一個自動升降器,把控製開關設在天安門城樓上,到時候,毛主席隻要伸手一按電鈕,馬達啟動,就可以帶動國旗冉冉升起。
在今天看來,這個小小的電動裝置真是太簡單了,可在當年,電鈕升旗在中國尚無先例,更無現成的設備與裝置,隻有個別人從外國畫報上見過。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負責天安門廣場電線安裝任務的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