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克思主義信仰:當代大學生的科學信仰追求(2 / 3)

二、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一種科學的信仰

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超強的現實性。馬克思主義信仰與以往那些虛幻、超驗的宗教信仰直接對立,不再以超自然、超人類的價值作為目標,而是立足於人們的世俗生活和現實社會生活。“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產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矛盾尖銳化和階級鬥爭激化的必然產物,是無產階級解放的現實需要和馬克思恩格斯自覺服從這一需要的直接結果。馬克思恩格斯並沒有像宗教教主和預言家那樣,把現實的需要用神聖的光環掩蓋起來,並用宗教的妖術將之變為超驗的宿命。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無情地揭掉罩在無產階級現實鬥爭之上的宗教信仰的外衣,使現實的利益顯示出來。”[6]P266

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的世界觀。世界觀不僅是對世界的一種根本認識,同時也是一種根本的評價和一種感情的認同。人通過世界觀建立起的人與世界的聯係內在地包含著一種情感上的聯係。世界觀使人找到了他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通過對這個位置的情感認同,讓人與世界在感情上成為一體,隻有這樣才能讓人產生歸屬感。人對世界的看法不僅包括社會曆史觀,同時也蘊含著人生觀。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人生觀不僅是自身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也是其世界觀的立足點。接受一種世界觀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信仰行為。也就意味著其接受了這種信仰。

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種崇高的信仰。馬克思主義揭示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曆史使命,指明了全人類最美好的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信仰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的價值目標。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現實目標,是人類社會實踐能力和人自身自信力的凸顯和象征。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僅具有強大的物質價值,同時還具有崇高的精神價值,在帶給人類巨大的物質利益的同時激勵人類向著最高的精神境界追尋,並塑造人類完美高尚的新人格。

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重要的人生價值。馬克思主義信仰給人提供一個關於世界及人自身的最科學的解說,將一定的個體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統一起來,賦予其思想認知上最大的穩定性和明確性。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不僅是哲學社會科學,同時也是一種世界觀理論。“作為一種世界觀理論的馬克思主義當其作為一種科學時,也同時必然具有價值性。因為,馬克思主義要真正發揮其改造世界的功能,必須要有實踐者,為此它必須要人們去信奉它,為人們所接受從而成為他們的信仰。”[6]P265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價值發展目標是人人都得到自由、和諧、全麵發展的現實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不是依靠某些超驗的“神跡”和“神力”,而是依靠人們理性的、常態的生活,依靠人自身。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現了人對自己本質力量和實踐能動性的真正尊重和充分信賴。

三、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大學生信仰的最高價值目標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思想體係,而不應該是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某一時期關於某一與宗教相關問題的個別言論或具體結論。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就是要求我們在向大學生們講授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時要從實際出發,全麵、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用唯物辯證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認識宗教現象,並做出科學的符合實際的解釋。同時要高度關注大學生對信仰的心理和心靈需求,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去引導大學生,占領精神信仰領域的主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幫助大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宗教的本質是對超人間、超自然權能的一種信仰。如何對待這種宗教信仰,是首先要解決的立場和態度問題,這是我們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立足點和出發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認為,宗教按其發展的規律最終是要消亡的,但是,宗教的消亡是一個長期的自然的過程。因為宗教的存在有著深刻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隻有在宗教賴以存在的這些根源消除後宗教才會消亡。我國大學生信仰狀態模糊,並有多元化趨勢。大量的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中已出現了不少“望教者”和“宗教文化追隨者”。與此同時,大學生信教的人數也有不斷增長的趨勢。在宗教文化和宗教世界觀的影響下,大學生們會對一些關於世界觀的問題產生困惑:如究竟是唯物論還是宗教有神論是正確的?為什麼宗教會長期存在?宗教的社會作用是怎樣的?宗教和科學的關係如何?科學信念和宗教信仰的區別是什麼?既然說宗教是不科學的,那麼為什麼我國政府還要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顯然,如果我們不重視學生思想意識領域的這一變化,不以這一變化作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基本依據,我們就會失去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優勢。如果我們不能對宗教現象做出唯物主義的說明,不能以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對學生進行教育,那麼學生就很難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