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層公務員培訓評估問題淺析(1 / 3)

基層公務員培訓評估問題淺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作者:張麗豔 白璐

[摘 要] 公務員培訓評估工作在整個培訓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有效地利用培訓評估,提高基層公務員的培訓有效性是關鍵。以柯式模型為基礎,結合基層公務員培訓現狀,探討基層公務員培訓評估出現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 基層公務員 培訓評估 柯式評估模型

培訓評估在基層公務員培訓工作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培訓評估不僅有助於完善中國基層公務員培訓評估體係、了解並改進未來培訓評估的發展方向,還可以提升我國基層公務員培訓的有效性,為建設學習型政府貢獻力量。

一、柯式評估模型

柯式四層模型就是由Kirkpatrick於1959年提出的四層次評估模型,主要分為四個層次,即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結果層。[1]P16

(一)反應層主要涉及基層公務員對課程的內容、授課方式、培訓環境及培訓師是否滿意,這一層次主要采用調查問卷、討論的方式進行評估。反應層的評估主要通過收集分析基層公務員的主觀反應對培訓項目進行評估,此階段對於重新設計培訓方案至關重要。但是,因為數據結果主要建立在基層公務員的個人情感和主觀意見上,因此評估效果可能有所偏差,造成評估效果不準確。

(二)學習層主要采用試卷、書麵報告、心得體會、技能操作、工作模擬的方式對基層公務員在培訓之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評估。這一層麵的評估對基層公務員至關重要,因為基層公務員的工作主要涉及知識和技能方麵。學習層評估因為有了一定量化指標,因此培訓評估結果的信息準確性較高,也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無力、財力。[2]P53

(三)行為層主要涉及培訓結束後基層公務員的工作態度及工作成果是否發生變化,一般采用行為自我評價、局部調查、上級評價等方式。此層麵的培訓工作主要針對在實際工作的表現是否作出改變,因此需要在培訓之間設定工作表現基線,隻有這樣才能有效認定基層公務員的行為是否作出了有效改變,才能更加客觀準確地反應培訓效果。此階段對培訓時間跨度和流程安排要求較高,因此施行難度較大。

(四)成果層就是在培訓結束後對基層公務員所屬組織帶來的各種變化進行專業評估。在結果層的培訓評估主要衡量基層公務員個人的服務態度是否提高,是否有助於組織實現培訓目標、工作目標等。這一層麵的評估由於數據收集難度較大,變量因素較多,定性研究比定量分析施用範圍廣,因此成果層評估往往在實際工作中缺失,造成整體培訓評估的不完整。

二、基層公務員培訓評估問題分析

(一)培訓評估流於形式。在實施培訓評估階段,基層公務員往往為了照顧情麵,從政府本位主義出發填寫不實信息,使得相關主體在培訓評估後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缺乏有效性。當前的培訓評估也較多地關注受訓者,缺乏對培訓者和培訓項目的綜合評估。培訓機構所采用的調查問卷和試卷主觀傾向性很強,使得測評本身缺乏科學性;同時培訓機構的自利動機也導致其往往隻是將評估結果向培訓師、政府領導、基層公務員進行反饋,卻很少向基層公務員的直接工作負責管理者進行反饋,使得培訓對象和直接工作負責人不了解培訓成果和未來的改進方向。

(二)培訓評估缺乏針對性。評估方式上看,大多數培訓機構采用的“問卷調查”或“考試”方式不能完全適用於所有工作,學習層麵的培訓評估往往忽略了受訓者的個體差異,使得評估內容不盡相同,沒有針對性。由於評估實施者對基層公務員的評估是有限的、固定性的信息輸出且缺乏靈活的麵對麵交流,因此基層公務員自主性在培訓評估中無法得到保障。評估內容是否全麵會進而影響評估標準的設立。從評估標準上看,製定評估標準的時候沒有考慮信度、區分度以及可行性。[3]P15同時,從培訓評估監督工作上看,由於很多“考試”的嚴密性不夠、評分與獎懲措施不掛鉤,導致“考試”變成一種例行公事。

(三)培訓評估後續性不強。當前由於流程設計中沒有對時間進行明確規定或者貫徹落實不徹底,培訓評估幾乎止步於反應和學習層次。在行為層麵的評估實質上就是將培訓前後兩個時間段中基層公務員的工作態度和能力進行對比。在培訓評估的檔案記錄方麵缺乏後續性,表現在培訓機構和政府部門關於評估結果沒有相對應的保存機製。同時,由於政府部門的本位主義思想導致培訓評估數據既零散又缺失準確性。[4]P10如此,便無法確保原始行政信息在後續工作中的深加工,從而阻礙了基層公務員所在的政府部門數據建設係統化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