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闓第三次督湘後,為使自己獨攬湘軍大權,把林修梅派往廣東,出任湘軍駐廣東的代表,實則削其兵權。賀龍當年在長沙時,就同林修梅相識。
王育寅采納了賀龍的意見之後,便派代表到廣東謁見孫中山。孫先生遂即致函王育寅,稱其“報仇雪恨,古稱孝勇,更以為國為湘之急,共襄大業”,遂派林修梅回湘西“察看助理”。同時電告譚延闓:
“王育寅派員前來,自請援粵,文以其頗知大義,遂令林修梅親往該處視察一切,望讚此舉,毋使林君獨為其難。”
林修梅到慈利後,就任湘西靖國軍總司令,委任賀龍為湘西靖國軍第3梯隊團長。之後,又發了“援粵討桂”的通電。10月中旬,發兵常德。賀龍率部當先,激戰3天,攻克常德。譚延闓見勢不妙,急調重兵反撲。林修梅率隊與之周旋了數月,終因寡不敵眾,被迫辭職離湘。賀龍對林修梅之走,戀戀不舍,灑淚而別。
這次軍事行動失利後,賀龍隻得率本部人馬,返回桑植。
這當兒,陳渠珍已完全掌握了湘西的軍政大權。他派人說服了賀龍,委任賀龍為湘西巡防軍第2支隊司令,隸屬右翼司令張雲龍。
一天,有兩位留學日本的學生來看賀龍,一個是老朋友、同鄉陳圖南;另一個是陳圖南的好友、留日同學寶慶的方漢儒。賀龍向來好客,有朋友自遠方來,自然高興萬分,三人幾乎每日都促膝長談。賀龍對他倆的談話,甚感興趣。方漢儒談列寧的社會主義,陳圖南談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這二人談時,經常發生爭論,有時竟爭得麵紅耳赤。賀龍端著煙鬥,仔細地聽他倆的爭論,揣摸其中的道理。他對方漢儒談的蘇聯的社會主義十分感興趣。方漢儒就仔細給他講了社會主義如何消滅人剝人的製度,如何人人平等,聽得賀龍心頭癢癢的,他說:“咱們這國家要像蘇聯那樣就好了。”又對陳圖南說:“你那個理論聽起來也不錯,可我總覺得實現不了。”
陳圖南說:“文常,話別說絕了,行與不行,走著瞧吧!”
半月後,方漢儒離開了桃源,陳圖南留在了賀龍軍中,當了支隊的副司令。
1921年4月7日,非常國會在廣州開會,孫中山當選為非常大總統。這當兒,四川分屬南北的兩軍對壘,擁護廣州革命政府的第1軍熊克武部,打敗了依附北洋政府的第2軍劉湘部。而直係軍閥吳佩孚又想借用川軍楊森和黔軍袁祖銘之力,武力統一四川,這使得四川混戰局麵嚴重。
孫中山麵對此形勢,當即召見了原川軍第6師師長、老同盟會員石青陽,令他火速入川,組織人馬,援助熊克武,掃蕩川中北洋各軍。
石青陽接受任務後,便進入川東的酉陽、秀山、彭水一帶,召集舊部。又專程到湘西保靖,麵會舊交陳渠珍。當年陳渠珍有難時曾投靠過石青陽,因而兩人見麵之後,彼此高興。但是,當石青陽把他此行目的一講,陳渠珍的眼珠一轉,想到了賀龍。原來陳渠珍早就看到賀龍非“池中之物”,乃當世英雄,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將來自己一定管不了他,不如趁此機會送個人情,一來滿足了石青陽招兵之目的,二來冠冕堂皇地把賀龍打發走。當下,陳渠珍便把賀龍推薦給他。石青陽也聽說賀龍之名,便點頭應允。
於是,陳渠珍派人把賀龍叫到保靖行營,引見了石青陽。
賀龍聽說石青陽是為完成孫中山先生交辦的任務,欣然同意。陳渠珍見賀龍應允,也很高興,又給他增加了1營兵力,並配了槍支彈藥。
賀龍率領本部人馬抵達酉陽龍潭。時孫中山委任石青陽為川東邊防軍總司令,石青陽即委任賀龍為川東邊防軍警衛團團長,擔任長江上遊防務。然而就在此際,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孫中山被迫撤往上海,討賊之舉隻得暫停。賀龍部住在彭水縣的鬱山鎮。他眼見國事紛亂,心情沉重而苦悶,當聞孫先生抵滬,便毅然派周參謀帶信專程赴滬,晉見孫先生,表達自己憂國憂民之情。孫中山見了賀龍的信,十分高興,並當即給賀龍回信,雲:
雲卿先生鑒:周參謀持大紮,備悉一是。邊徼久戎,艱苦逾恒,而壯誌不渝,忠誠自矢,真可為幹誠之寄,當勉望於無窮者也
孫中山的信中仔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賀龍寄予厚望,並說“一俟會討有期,建瓴而下,且可以襄成大業,幸協圖之。”
賀龍接到孫先生的信,非常高興。他決心跟隨先生,革命到底。
1923年農曆三月,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任命熊克武為四川討賊聯軍總司令,賀龍一團人馬編在其內,隨部衝殺。經兩年多苦戰,討賊聯軍先勝後敗,最後退到黔東。
已是師長的賀龍,率一師人馬此時駐防到貴州銅仁。非常巧合的是,在這裏,他與銅仁籍的共產黨員、時在黃埔軍校任職的周逸群取得了聯係。從這時開始,周逸群成為了賀龍向往共產黨、追求進步的引路人。
1926年賀龍率師參加北伐,周逸群由周恩來委派,來到賀龍軍中,出任政治部主任。兩人這才正式見麵,自此朝夕相處,無話不談,周逸群成為賀龍的良師益友,他們一起參加了北伐。至1927年8月,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賀龍決心跟共產黨走,又與周逸群一起,在周恩來的策劃指揮下,共同參加了震驚世界的南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