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王與馬共天下(1 / 1)

西晉滅亡後的第二年(317年),晉朝的皇族司馬睿,依靠權臣王導的支持,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做了皇帝,重新建立晉朝。曆史上把這重建的晉朝稱為東晉,司馬睿就是晉元帝。

司馬睿剛到南方的時候,由於勢力單薄,當地士族並不怎麼擁護他。王導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想把司馬睿扶植起來,他決定替司馬睿拉攏士族。王導和堂兄王敦商議了一番,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在一個人們四出郊遊消災求福的傳統節日裏,司馬睿依照王導的安排,坐著金碧輝煌的轎子出遊,前麵有威武整齊的儀仗隊開道,吹吹打打,好不威風;後麵有王導、王敦兄弟,以及從北方避亂南來的名士,騎著高頭大馬緊緊跟隨,更增添了幾分光彩。這長長的皇帝出巡的行列,立刻驚動了許多人。南方士族首領顧榮、紀瞻聽說司馬睿出遊,偷偷地在門縫裏張望。他們看到司馬睿的這副派頭和排場,吃了一驚,不禁脫口叫道:“江東有主了!江東有主了!”他們趕緊帶了一些人,爭先恐後地來到路旁,拜見司馬睿。

王導的頭一招奏了效,司馬睿的威望突然提高了。接著,王導又對司馬睿說:“顧榮、賀循是南方士族的首領,如果把他們招來做官,就會有更多的人跟著來報效。”司馬睿覺得這話有道理,就派王導去登門拜訪。顧榮、賀循正想來靠攏皇室,經王導一拉,就應命來了。他們兩個人做了官,江南的士族就像風吹牆頭草一樣,全都倒向了司馬睿。東晉政權有了這批南方土族的支持,在江南站穩了腳跟。

司馬睿很感激王導的幫助,他尊稱王導為“仲父”。後來,在舉行皇帝正式登基典禮的時候,他三番五次地請王導和自己一起坐在禦床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拜賀。王導當然不敢這樣做,推辭了。但這件事足以說明,在士族權力的擴張之下,皇權是如何的衰微了。難怪當時老百姓當中紛紛傳說:“王與馬,共天下”。意思是說:天下是王導和司馬睿共同掌握的,不是司馬氏一家的。

實際上,那時候司馬氏的勢力遠比不上王氏的勢力。王導做宰相,控製了政治大權,他的哥哥王敦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的軍事,握有重兵,控製了軍事大權。其他重要的官職,大多數也被王家人占有。司馬睿僅僅因為姓司馬,是西晉皇帝的本家,才被推為皇帝,其實他是沒有實權的。

司馬睿在威望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需要依靠王導,可是當他的皇位坐穩當了以後,他對於“王馬共天下”這樣的局麵也就不滿意了。他想削弱王氏的勢力,由他自己來掌握大權。他培植了善於逢迎拍馬的劉隗、慣會酗酒放肆的刁協作為心腹,暗中進行軍事部署,逐漸疏遠王導。王馬之間的裂痕漸漸顯露出來。

王導是個老謀深算的人,他看準了晉元帝司馬睿這種做法也奈何不了他,所以他不動聲色。但是王敦按捺不住了,他想:這不是過河拆橋嗎?於是他借口有人挑撥晉元帝和王導的關係,要來“清君側”,就從武昌起兵,打敗了劉隗,進入建康,對司馬睿進行武力威脅。王導反對王敦這樣公開篡權,勸告王敦退回武昌,一場爭奪才平息下去。晉元帝見動搖不了王氏的勢力,從此憂憤得病,不久就一命嗚呼了。他的兒子司馬紹繼承了皇位,就是晉明帝。第二年,王敦病重,晉明帝乘機發兵打敗了王敦的軍隊,王敦氣死了。但是晉明帝還是不敢觸動王導,對王導還是很恭敬,為的是怕得罪了士族。

東晉的統治者,把心思全用在爭權奪利的事情上,忘掉了國家的恥辱,根本不做恢複中原的準備。“王馬共天下”的東晉王朝,繼續一天天地腐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