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無為而治(1 / 1)

謝安在桓溫軍府工作時間並不長,很快,他應朝廷之請,擔任吳興太守。

這個官職不大,但卻是非常重要的職位,它代表了朝廷對於謝安的重新認可,而且對於他列位中樞、管理國民經濟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曆練。

東晉官位大致上可分三類。第一類是由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如縣令、郡太守(包括王國內史)。第二類是地方上不歸朝廷選任、由郡太守自行辟除的郡功曹。第三類是中央職能部門官員。

在東晉,社會上除了有士族和庶族的階層分等以外,士族之中還分高級士族和低級士族,比如替代東晉的劉宋第一任皇帝劉裕就是出自低級士族。等級不同,職位分配也不同,低級士族在地方上基本隻能擔任郡功曹,在中央,基本上也隻能當事多還得罪人的治書侍禦史和侍禦史等極少數官職。

最高級士族一般愛當事少權多責任少的中央職能部門官員,而且還要指定當權力最大的吏部的官員。謝安女婿王國寶就是因為謝安沒有安排他到吏部當官而成為仇人。

當然,中央職能部門事少,但收入也少。所以高門大戶一般要安排子弟到比較富裕的郡縣當官,直接刮地皮,收入要比當京官豐厚得多。

東晉全部統治區有郡約二百,縣約一千,郡縣也分為若幹等級,其中最熱門的縣是二品縣、三品縣,最熱門的郡是大郡以及首都周圍的郡。因為在熱門的郡縣工作收入高,所以大家都搶著做,所以當太守,特別是富縣、富郡的太守,夯實自已的經濟基礎,已經是東晉高官晉升前的必備條件。當時本來太守任期六年,但是因為排隊的人太多,任期就越來越短,到了劉宋,隻有三年了,更多人隻是過渡一陣子就走。

吳興郡轄區在現在的浙江湖州、杭州、江蘇宜興一帶,這是東晉經濟腹地。吳興郡與會稽郡和吳郡當時並稱三吳,是江東最為富庶的地方。在地形上,這裏不僅臨近建康,可以互為犄角,而且易守難攻,漢靈帝時候,張角起義,湖北、江蘇一帶是重災區,隻有吳興郡防守嚴密,沒出什麼問題。

所以無論經濟、軍事上,吳興太守都是很重要的官職,是東晉世家大族晉升的主要路徑,這個職務,著名的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擔任過,而陳郡謝氏也先後有十人出任過。

謝安執政吳興,采取了無為而治的思想。按現在的政績觀來評價,謝安在吳興政績有限,史書上根本查不到。野史上說他上任後,修治殘缺,開墾荒野,勸課農桑,通關市,來遠商。這也是沒話找話,失之虛泛。可考的政績隻有一個,說是謝安在吳興時,曾組織民工開城西官塘,相當於給人民提供了自來水,民獲其利,頌稱為“謝公塘”。

雖然沒有一個大手筆,不過老百姓十分感激,後來還立了碑紀念他。

到了唐朝天寶末年,這塊碑丟了,大書法家顏真卿覺得丟了可惜,就拿舊史遺文重立謝公碑,並在碑陰記述重立經過。這件事也反映了謝安的巨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