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天師道叛亂(1 / 2)

在桓謝正式會麵之前,建康發生了一場天師道叛亂。

天師道在東晉是最大的道教流派。當時的道教流派有三個,另外兩個是上清派和靈寶派。人們熟知的葛洪就屬於靈寶派。在葛洪的著作裏,世界充滿了美麗的仙人、奇妙的丹砂、神秘的真氣,光輝燦爛,那些邪惡的鬼魅隻能躲避在陰暗的角落裏。但在天師道裏,鬼和人一起分享這個世界,人們用巫術取悅鬼、製服鬼。在天師道裏,信徒把自己奉獻給信仰的團體,甚至願意為其舍棄生命。狂熱的幻想支配著信徒,這種幻想可以點燃野蠻的內心火焰。

按照天師道的說法,其創始人是被後人尊稱為天師的張道陵。此人本是東漢太學的學生,後因想長生不老放棄了專業課儒學經典轉而學習道教方術。他運氣非常好,不僅得到了《黃帝九鼎丹法》,而且碰上了太上老君。他用一千天學會了種種仙術,又用三年煉成了仙丹。他對弟子們說:“我吃了仙丹以後馬上就能飛上天當神仙,但我不忍心,我總要出來為大家做點兒事,給大家謀點兒好處。”於是,他放下仙丹不服,使出手段降服了六天界的數萬魔鬼並與他們立下盟約:“人主於晝,鬼行於夜,陰陽分別,各有司存,違者必加誅戮。”從此,陰陽兩界懸隔異域,和平共處。

據說張道陵活到一百多歲才吞下仙丹拔地飛升,他一手創立的天師道傳到孫子張魯手中才真正成了一個組織嚴密、規模宏大的教團。因該教規定凡入教的人都要交納五鬥米,所以又叫“五鬥米教”。當然,信徒們並不是交了五鬥米的入會費就可以一勞永逸,他們還要交納租米錢稅。這既是一種宗教獻金,也是一種日常捐稅。天師道組織非常嚴密,剛入道的稱為“鬼卒”,資深的則稱為“祭酒”,統轄轄區內的信徒,其地位類似於政府委任的地方官。信徒多的祭酒稱為大祭酒,祭酒是人間的官,據說還有陰官,雖然信徒們肉眼看不見,但他們的存在有助於維護秩序。天師道的最高領袖稱為“師君”。

天師道的祭酒對信徒從財產到房事都有發言權。對於古代人來說,國家政權所提供的最基本公共服務有三項:軍事力量、司法和社會救濟,但往往做得很差。這些天師道都做得很好。比如軍事,一旦戰爭到來,“鬼卒”們便迅速轉化為戰士,每人領個咒符就上陣殺敵。更妙的是,所有信徒都能召喚神靈陰兵,且召喚的規模非常龐大,最多時一個人可召喚110萬大軍。有眾多陰兵助陣,天師道便可率士卒們放下包袱奮勇殺敵。何況為聖教犧牲,還能成仙呢。天師道的祭酒不但是信徒的宗教指導員和稅務員,而且是教徒的醫生和法官。教徒如果得病,祭酒不會認為他身體受到病毒的侵害而是說他幹了壞事。要想痊愈,病人要拖著病歪歪的身子跟道眾交心,做自我檢查,自我批判,懺悔自己犯的各種過失。祭酒還會給信徒畫個符,燒了以後讓他們就著水吞下。這看起來似乎很荒唐,但對於那些付不起醫藥費的社會底層人士來說,有病“不必吃藥,做做檢討就能好”的說法很有吸引力。如果教徒犯法,那麼祭酒就可以自行動手懲治他,但懲罰之前,祭酒會原諒他三次,到第四次才會真正動刑。這種重教育輕懲處的行為據說卓有成效,深受信徒的歡迎。

天師道對於社會救濟也相當關注。各地祭酒都設置義舍,類似於免費的公共食堂,且搞的是自助餐。祭酒從信徒上繳的財物中拿出一部分做義舍的開支,義舍裏頭有米有肉,路過義舍的人如果需要,可以自己進去拿,吃多少拿多少。如果你貪心,吃八兩非拿一斤,那麼鬼神就要給你降下災禍,所以據說大家都不敢多拿。

有了嚴密的組織,還有軍事力量、司法組織和救濟機構,甚至有免費醫療,在功能上天師道完全可以取代世俗國家。如果讓老百姓自己選的話,官府和天師道相比並不占優勢。三國時期的官府,除了拚了老命征稅就是拉壯丁打仗。你的房事雖然政府未必會插手,但是你遭了難官府也根本不會管你的死活。得了病,官府那裏別說是藥,連符水也沒有,餓了也沒有吃自助餐的地方。在官府眼裏,你不過是一些等待剪毛的老綿羊,但在天師道組織裏,至少你還是一個信徒,一個教友。天師道至少能讓你得到一些精神上的關懷,找到一種歸屬感。所以魏晉時期,天師道在整個中國廣泛流行,規模擴展得相當可觀,尤其在東晉的江浙沿海一帶不僅老百姓信,而且士族豪門也信。比如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師王羲之就信奉天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