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晚歸鍾山黯然辭世(1 / 1)

熙寧九年,王安石攜帶家人回到江寧府。在江寧城東門外的一座山的半山腰,購買了一處低窪積水之地,開始建造自己的園林。園林建成後取名半山園。在這裏王安石度過了他的晚年生活。

尋山問水是王安石一生的喜好,大自然永遠是他的朋友。在繁華喧鬧的東京呆了七年之後,他像倦鳥歸林,無時無刻不想與大自然相依相伴。

在離開東京時,神宗曾賜給他一匹馬,說送給他做腳力。王安石又買了一頭驢。凡出遊,或騎馬,或騎驢,不坐轎。有人建議他,年齡大了,騎馬不安全,不如坐轎子。王安石回答說:“拿人當牲口,不習慣。”

在熙寧十年後的江寧,農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老者,穿著普通的寬衣,騎著一匹黑驢,旁邊走著一個遲鈍的騎驢漢子,在野外四處漫遊。說是漫遊,因為王安石出遊,隨隨便便,無預定目的地,完全憑興致。

好佛、道的思想和感情有了進一步發展。兒子的死對他的打擊是致命的。在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下,他自然而然地選擇了佛教作為精神避難所。聽講佛法、讀經、研習佛道義理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王安石晚年所讀的佛經主要是《維摩詰經》和《楞嚴經》,所信奉的主要是禪宗。在王安石晚年的詩裏,隨處可見禪的氣息。有許多詩,本身就是用禪宗語言。

此外,與朋友相往來,也是王安石晚年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晚年交往的對象中,隻有呂嘉問是昔日變法派成員,他的得力助手。其他都是一些“處士”,他們討厭科舉,放浪形骸,孤介寡合,獨來獨往。此時,與之交往密切的,其中有俞秀老、俞清老、楊德逢等。王安石經常與這些處士交流一生的心得和感悟,還有一些很容易沉浸和陶醉的事情。

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的心髒停止了跳動,終年68歲。中國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變法宰相,一位滿腹經綸、才思睿智的博學文臣,一位性情豪邁、卓爾不群的士人,就這麼永遠地去了。

在王安石身後長達千載的歲月中,人們對他的褒貶毀譽,莫衷一是。不管怎樣,一個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王安石,在中國曆史上曾寫下令後人永遠爭論不已的一頁。然而,爭議本身就意味著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