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嵇康(223—262年),字叔夜。本姓奚,祖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其先人因躲避仇家,遷至譙國銍縣(今安徽淮北臨渙鎮),改姓嵇。關於為什麼改姓嵇,曆史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取其祖籍所在地會稽的“稽”字上半部分,加在“山”字之上,以此為姓,用以紀念祖籍之地,表示永不忘本的意思;另外一種說法說銍縣有一座山,名叫嵇山,因為奚家遷移至此,安家在山的旁邊,取山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所以姓嵇。
嵇康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由母親和兄長把他撫養長大。他勵誌勤學、廣有才名,在哲學、文學、書畫、音律方麵很有造詣。史書記載,成年後的嵇康高大魁梧、儀表堂堂,雖然不刻意裝扮自己,卻能通過超脫的氣度流露出自然的美感。在魏晉那樣一個注重外貌風度的時代,這樣一位玉樹臨風、氣度非凡的名士,自然備受推崇,聲名遠播。
嵇康20多歲的時候,娶了曹魏宗室的長樂亭公主(一說為曹操孫女,曹林之女;一說為曹操曾孫女,曹林的孫女)為妻。婚後的嵇康被朝廷封為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據記載,中散大夫隻是個俸祿六百石、掌管議論的閑職。但嵇康是一個崇尚自由、不受束縛的人,他不願與政治有過多的瓜葛,即使是個掛名的閑職,對他來說仍然是一種羈絆。同時,嵇康也十分清楚,在當時複雜的政治環境中,自己作為曹魏宗室的姻親,即便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也還是很容易受到司馬氏的猜忌。與其誠惶誠恐地在朝中做官,不如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居住下來,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於是他離開了朝廷,來到河內山陽,在這裏一住就是二十年。
據考證,山陽就在今天河南省修武縣百家岩附近,百家岩是天門山南坡下一個約高170米、寬500米的巨大峭壁,峭壁下一低矮的小山便是嵇山。峭壁與嵇山之間有一片約寬30米、長100米的平緩地,可供百家人居住,故名百家岩。竹林之遊的古跡,也集中在這一帶,如劉伶醒酒台、孫登長嘯台、阮氏竹林、嵇康淬劍池等。對此處的自然與人文地理,《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明統一誌》《河南通誌》《大清一統誌》《道光修武縣誌》等,均作了詳細記載。
另外,修武縣考古部門近幾年在百家岩發現了嵇康鍛鐵的遺址和竹林七賢飲酒用過的酒壇。專家們在百家岩發現了暴露於地表的紅燒土約五平方米,紅燒土的四周有許多漢代瓦當、紅陶菱形紋飾缸沿和陶片,並出土酒壇三個。根據該酒壇的質地、彩繪、紋飾、造型判斷,該酒壇完全符合魏晉時期的製陶風格,由此確定為嵇康鍛鐵遺址和竹林七賢酒壇。
那麼,嵇康為什麼會選擇在百家岩隱居呢?百家岩所在的雲台山風景秀美,潺潺的山泉掩映於茂林修竹之間,而且雲台山距都城洛陽僅有二百多裏,毗鄰貫通全國的古驛道,交通便利,信息暢通。為名士的遊樂和學術交流提供了條件。這裏既無物質之匱乏,又無文化之寂寞,也就成了嵇康隱居的首選之地,也是他暫時獲得精神超越的理想樂土。
嵇康雖然隱居在雲台山的百家岩,但還是聲名遠播。他風流倜儻、玉樹臨風、博古通今、長於清談、琴藝超群,生性好酒,不拘禮法,傾慕神仙,注重養生。他把士人心目中“高士”的優點和行跡集於一身,以崇高的人格之美感召著身邊的人。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等人都先後來到這裏與他結交,他們在竹林中縱酒長嘯、暢談玄理。以狂傲放蕩的叛逆姿態,蔑視一切外在的律令成規和禮法時俗,超越一切虛偽的道德綱常,讓生命回歸自然,讓精神享受自由,實現著莊子所闡述的“逍遙遊”理想。
隱居在百家岩的嵇康除了和朋友們一起飲酒、談玄,還常以打鐵為樂。紅紅的火苗,乒乓的響聲,使他感受到生活的充實和豐厚。周圍的鄉親看他的手藝不錯,常常請他幫忙打些鐮刀、鋤頭一類的農具,對於人家送來的報酬,嵇康從來都推辭不受。時間長了,大家覺得過意不去,便不時地送些酒肉到他家裏,以示感謝。每到這時,嵇康總是顯得特別高興,他把酒肉擺好,留下來人和他一起享用。席間說說笑笑,好不熱鬧。然而,對待那些不速之客,嵇康就完全是另一種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