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於鐵嶺大台山下的明季關東名士紀小堂(又作濟小唐)事跡、傳說又有幾多相似的地方。同時,這些名人與他人亦有千絲萬縷的相似之處。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初為驚異,後為平靜,覺得不足為怪,實為正常。之所以出現這樣情況,正是說明他們共有的特點,那就是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社會性。更顯示出他們的事跡很是有著民間性、口頭性,這正是其大眾化了的反映。說明著他們已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是備受民間喜愛的人物。在長期的社會流傳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共同點,從而也表達了人民的願望。當然,對於王爾烈這樣的人物,我們是不能僅僅以民間的傳說中的某些方麵內容作為主要依據的,而是要依靠著文獻、典籍、正史為憑證。對於這點,我則采取“分屬類別,自立門戶”的辦法。其屬於共同者,他人有之,本文則不再選列了,以期創作出一個獨立完整的“王爾烈”來。當然,屬於思想範疇方麵的事情,則自當別論了。
以上兩點,是我在這裏要特別說明的。
楊子忱誠誌
1995年7月9日於長春寓所
有關本版當說明的事,在我的《增訂書序》一文中已經有所交代了。為明晰起見,此處再說一下。本次再版,增添了些新寫的文字,計六章七萬餘字,並在他處也有一些增添和修訂。我所以要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將書中主人公所處的社會背景講述清楚,不僅使人們能進一步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更能豐滿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給讀者一個更清晰、更壯美的印象; 同時也增加了書中的故事性和可讀性。這當是向讀者所要告知的吧。
再有所要講的,是感謝吉林文史出版社社長孫建軍先生、總編王爾立女士,感謝責任編輯王明智先生。其以高度負責、盡心盡力的敬業精神,亦是為著向讀者負責,拿出一本像樣的,能讓人讀得下、能傳得開的、這樣的一本書,努力校訂、編輯,使我很感動,我不會忘記。
這是一部增訂本書,一部全新的書,不同於最初的原版書,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謝謝。
楊子忱 再誌2014年2月25日於長春東嶺
增訂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