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幽州傳來好消息,劉虞毫不猶豫地應允了單經的懇求,從州府中撥調錢三萬,糧食一百車支應廣陽,並複遣別駕趙該親自護送到廣陽郡。
得到這天大喜訊的當天,單經足足樂了一整天,開口閉口都是對劉虞誇讚不已。
這位州牧實在是太好了,不愧是自己的上司,對轄下軍民簡直是好的沒話說,他可真稱得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官。
但很可惜,這位好人生不逢時!
單經知道他的結局,所以在高興的同時,心下也不免升起一絲感傷。劉虞的結局很慘,這位忠心大漢的邊陲好官不能得到善終,他將成為亂世中的犧牲品,被公孫瓚無情殺死,年不過五旬便命隕塵埃。
單經也想過日後幫助劉虞共同對付公孫瓚,以此改變劉虞的命運,但這個想法並不切實際。
劉虞是好官不錯,但他不適合這個時代,漢末大亂,群雄逐鹿,在如此殺伐不斷的時代裏,隻有強者才能生存。劉虞太過純厚和善,在這個時代看來,那就近乎是軟弱,這樣的人隻能生於和平時代,卻不能存於人吃人的漢末。
莫說單經解救不了他,生於這樣的亂世之中,隻怕就是他自己都不知道結局如何。所以,對於劉虞,他真的是愛莫能助。
一切隻能化為歎息!讓青史去銘記住劉虞的名字!
感傷了一陣,單經恢複了心神,開始籌劃接下來的事宜。眼下資金糧秣方麵有了著落,之前預想好的墾荒屯田政略就該實行了。
這是單經的長遠大計,要立足於亂世當中,隻有實力強大,方可存活下去。在這個時代,糧食等於一切。
有糧則可養民集兵,糧越多,民眾就多,民眾多,兵源就多。
在漢末時,土地的兼並極為嚴重,地主豪族勢力強大,百姓失去土地,紛紛淪為佃農,想要順利屯田,除非勢力強大,否則難免要與豪族地主勢力進行一場爭鬥。
但這一點,單經不需要。
相比其他個別的州郡區域,單經的廣陽郡在這方麵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廣陽郡因為黃巾暴亂,城被攻陷,城內的富戶豪強或是被屠殺或是遠逃他鄉,他們名下的這些良田就漸漸荒蕪了,所留下的居民大多都是生活窘迫的貧農,雖然他們也在耕種,但卻由於人少,數量有限,被棄的荒地仍然很多。
近來雖不停有人回歸廣陽,但是沒有朝廷的命令,他們也不敢擅自多耕種。
這樣一來,那些原來的良田土地和未開墾的荒地就自然而然的屬於單經了,放在那兒等著他去開墾。
廣陽郡很大,以單經如今的人力不可能將轄境內的所有可用土地都開墾出來耕種,隻能挑選土質肥沃,適合耕種的地方來開墾。
想到這兒,單經心下有了打算,自己要開荒屯田,首先得設立負責管理與實行的官員。
漢末一郡之中,主要管理與治施農業民政的官職有兩個,主職是典農都尉,副職為典農都尉丞。
目前單經麾下各文武基本都身任重職,軍中隻有裴元紹暫無職位,單經決定任命他為典農都尉,而副職典農都尉丞就從軍中表現極好者挑選。
打定主意,單經一麵下令任裴元紹為郡中典農都尉,一麵差人去軍營中召卜己、周倉來見。
……
“拜見主公!”
郡守府內,卜己與周倉一同來到。
單經揮手令兩人落坐兩旁,直接開門見山道:“今召汝二人前來,不為他事,隻想問問你們,軍中的各曲軍侯中,誰的表現最好?”
兩人相視一眼,周倉當先起身道:“據末將所知,卜都尉麾下軍侯焦觸為人忠實正直,在軍中表現極好!”
“是嗎?”單經沒有當即相信,雙目卻是看向卜己,希望得到證實。
卜己長身而起,微微抱拳,肅容道:“周都尉所言不差,自主公將焦觸撥於末將麾下,他都極其遵從軍紀,每日操練也極為用心。而且此人讀過幾年書,頗知禮儀事俗,是個可堪大任之人。”
“好,你們下去吧,把他給我叫來。”見兩人都舉薦焦觸,單經心下也下了決斷,典農都尉丞就以他來當任了。
“遵命!”兩人齊齊抱拳應諾,隨即退下了。
過不多時,焦觸便匆匆來到了府內,見了單經當即便拜:“小人焦觸拜見主公,不知主公相招,有何吩咐?”
“起來吧,我沒有什麼吩咐,隻是聽聞汝在軍中表現極好,所以準備升你的職!”單經神色淡然的揮手令其起身,一邊說著,一邊細細打量焦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