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色微明之時,吳匡已然整裝牽馬來向單經告辭。
兩人昨夜豪飲暢談,宴至深夜,友誼已深,在短短的時間內,初次相識的二人已成了刎頸之交。
單經是打心裏誠交吳匡,因此在他離去之時,單經召集了全城軍吏相送吳匡出城十餘裏,以隆重的儀式表達自己對吳匡的尊重。
在吳匡離去的第三日後,單經也開始準備前往京都。
此次入京,對於單經來說,禍福相依,因為入洛陽剿殺奸逆是一件危險與名譽並存的事情。
雖然單經知道誅殺十常侍之事必獲成功,自己可以憑借誅閹黨一事獲得名譽功績,但可怖的是董卓這匹西北惡狼也會入京,這便是難以避免的危險。
熟知曆史走向的單經很清楚董卓這家夥的凶殘,此番他入京都,大漢便再無寧日,整個漢室王朝將徹底被董卓摧毀,洛陽將完全陷入董卓的掌控。
單經知道憑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與董卓抗衡,自己也沒有辦法去扭轉漢朝乾坤,董卓霸京師是必然之事,一切不是自己可以改變的。而自己要做的,便隻有想辦法避開董卓這頭惡狼,讓自己能夠在功成之後全身而退,保留實力回返廣陽,隻有留得身軀在,自己的宏圖大誌才能慢慢去實現。
不過,眼下入京除奸清政才是單經當務之急的大事,這一方麵是剿滅宦官可以還天下百姓與朝堂一個清平,這是那些忠義良臣與萬千漢民日思夜盼的一天,另一方麵則更為重要,那便是這次誅宦官之舉,將表明單經的忠國之心和個人的立場,是永遠擁護漢庭的,這一點無疑會將單經塑造成一個愛國忠良之士,在以後的亂世中,這一優勢必然會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對於如此的大事,選擇陪同入京者也不由單經不慎重考慮了。
首先自己不可能攜帶所有人員陪同入京行此義舉,因為廣陽郡是自己以後的根據地,無論任何時候,這個地方都不可以缺少能人看守與治理。
但入洛陽這個危機四伏之地,又不能隨便找兩個武將、文士陪同一起,不然這次的清君側義舉,十有八九會變成自己在漢末中的落幕之行。
經過好一番深思熟慮,把麾下所有的文臣武將都想了一遍,單經最終選擇了三武一文隨同左右。
三武者乃徐榮、廖化、高順三人。而一文,單經則選了劉放,劉子棄。
選好了陪同左右的文臣武將,單經當即便命徐榮三人往軍中點選了四百名精幹銳士。在與耿苞、趙雲等留守之人交代了自己離開後廣陽郡的處理事務之後,單經便領著徐榮等人踏上了入京之行。
對於早已經去過洛陽的單經來說,路徑的熟悉無疑是增加了到達京都的速度。
約十餘天過後,單經一眾人已然離京都洛陽不過五十裏了。
看著宏闊巍峨的帝都入目可見,單經等人卻不能再大張旗鼓的往前而行了,他們將要在這離王城五十裏的地方駐足了。
按照何進詔令上的要求,單經現在必須得將麾下軍將都暫時駐紮於此等候將令,而自己隻能獨身先入京拜見何進。
將軍馬安排妥當,單經將徐榮、高順、廖化、劉放叫到身邊,細細叮囑吩咐了一些事宜後,他這才隻身一人駛向了洛陽城。
隨著馬鞭的揮打,潛龍獸如風般掠進,雄闊的帝都在單經的視線中越發的變大,那毗鄰王城的大片官署高聳如峰,塊塊的城磚幾乎都已是清晰可數,看著外城的道道城門,絡繹不絕的行人密密麻麻,單經不由感慨,就算經曆了黃巾的變動,就算帝都內奸逆弄權,繁華的洛陽依舊是那樣的車水馬龍。
等單經行駛到高大的城門外時,天色已然是接近黃昏了,此時出入的往來行人依然很多,城門口那永遠陶俑般佇立在那兒的儀仗甲士們,在幾近暮色的環境下,依然沒有顯露出任何懈怠之色。
單經翻身下了馬,拂了拂了沾染於外衣的灰塵,牽著潛龍獸隨著入城的行人進入了城內。
洛陽沒有變化,和自己第一次來時感覺一樣!
這是單經入城後的第一個想法。
咕嚕~咕嚕~
腦海中正想著自己是不是先逛逛繁華帝都,見識見識洛陽的風情,不想肚中卻傳出了饑餓的訊號。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還是先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吧!”單經摸著空空的肚子感歎一句,牽著潛龍獸緩緩而行,目光則四下搜尋著心儀的酒樓。
走了好一會兒,一家與眾不同的酒樓令單經駐足了。
這是一家占地極大,裝飾與其他酒樓完全不相同的酒樓,別的酒樓都是門外掛著一些酒幡,或張貼一些酒字文聯來招攬客人,而這座酒樓的牆壁上卻是畫滿了各種各樣的手持兵刃的遊俠圖,幾根大大的木柱上更是雕刻著龍飛鳳舞的真人事跡。
單經抬頭看向大門正上的那塊仿若刀削斧鑿而出的匾額,有三個大字醒目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