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恢複高考以來最全麵、最係統,也是教育綜合改革中最重要、最複雜的這一場改革,能否許萬千學子更美好的未來。
《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9月4日發布,自1977年恢複高考以來,最具挑戰性的新一輪招考製度改革正式啟幕。
不分文理科促進學生全麵發展、高中學習成績“掛鉤”高考以改變“一考定終身”、引入綜合素質評價打破“唯分數論”、改進招生計劃分配縮小區域之間入學差距……此輪改革,力求扭轉長期積弊,全麵優化教育“指揮棒”,有望為千萬學生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高中成績“掛鉤”高考 考生命運不再“一錘定音”
新高考模式增強了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根據《實施意見》,將來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黃友文說,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導入”高考錄取依據,將分解現行統一高考承載的過多評價功能,對學生一次性的終結評價將變為過程性的多元評價,從而打破長期以來“一考定終身”的堅冰。
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吳遵民說,在“一考定終身”模式下,每年約有5%的學生考試發揮失常,同時也有5%左右的學生考試發揮超常。這說明“一錘定音”的考試並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考生平時的學業水平和知識積累。新的考試模式有望減輕學生的應考心理負擔,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減輕其應試壓力。
“在打破文理分科的基礎上,這樣的製度設計將提高學生、高校的雙向選擇權,為因材施教打開通道。”清華大學招辦主任於涵說。
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作為高考依據,將全麵擴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權。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說:“同一所高校的不同專業,可以設定相關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成績門檻作為錄取基礎,意味著高校要根據自身專業定位和目標來選定自己的學生,招生自主權得到提升。”
山西大學附中校長楊素珍等教育工作者認為,改變統考成績“一錘定音”將優化對基礎教育的“指揮棒”作用,促進高中學校開全規定課程,讓學生全麵掌握高中應學知識,而不僅僅是學習少數幾個統考科目。“過去分為大文大理,我們也把學生分為兩類,將來學生自由選擇上課,目前國內一些高中實行的‘走班製’可能會全麵普及,雖然教學安排會有一些難度,但總體上有利於學生全麵發展和個性發展。”
把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列為招生依據,已經在一些地方的自主招生試點中進行了實際應用。從2011年開始,浙江省啟動試點高校的“三位一體”招生模式:統一高考成績僅占錄取依據50%,高校麵試成績占30%,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占20%。目前試點高校已從最初的2所擴大到34所,年招生人數從200多名擴大到3000多名。
浙江工業大學招辦主任金曉明說:“與傳統模式相比,‘三位一體’選拔的學生與專業實現了較高的匹配度,這些學生雖然統考成績不一定最頂尖,但在學習研究、社團活動、創新創造等多個方麵顯示出比統招生更強的活力。”
綜合素質列入招生參考 “隻會考試”的學生麵臨轉型
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重點是探索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製,簡單地說就是“兩依據、一參考”,目的在於破解“唯分數論”,發揮高考“指揮棒”的正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