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抗日洪流轉戰美國創業華爾街上的“紅色大亨”舒自清
曆史人物鉤沉
作者:伊裏
華爾街是壟斷資本的心髒,世界經濟的命脈。能在那裏占有一席之地,便是財富與實力的象征。曾經有一位中國青年,憑著對黨的赤膽忠心,在華爾街闖出一片天地,成就了輝煌的業績。投身抗日洪流成為紅色大亨。
舒自清,原名舒鴻源,1918年2月8日出生在上海市虹口區一個貧民家庭。他靠自學成才,18歲就成為英國義茂利會計師事務所最年輕的審計師。“一二·九”反帝愛國運動使他從“科技救國”的夢中醒來,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並於1937年10月參加革命隊伍。
1939年9月,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全國形勢日益惡化。周恩來決定組建黨的第三條秘密戰線——廣大華行,作為絕密、備用的組織。除了極少數高層領導是中共黨員外,這個公司和其他商貿機構沒有區別。
1940年,上級安排舒自清到重慶工作,擔任廣大華行重慶分行經理,廣大華行副總經理。在商海的激烈博弈中,為了表示廉潔自律,他毅然改名“自清”。
舒自清為人豪爽,愛交朋友,他利用自己出身奉化,常與“四大家族”的人混在一起。不久重慶上流社會紛紛傳言:“廣大華行有蔣氏的背景。”
保護色搞好了,社會關係也打開了,舒自清利用“前方馬瘦、後方豬肥”的狀況,廣納投資,擴展銷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國際貿易通道斷絕,進口貨行情大漲。廣大華行抓住機會,賺了個盆滿缽滿,總資本翻了幾番。
轉戰美國創業曆盡艱辛
1944年,法西斯已成強弩之末,國際形勢即將發生重大變化。周恩來指示廣大華行,要大力開展中美貿易。於是總部準備派年紀最輕、英語流利、業務嫻熟的舒自清去美國創業,把公司的活動資金30萬美元,抽出三分之二交給他做原始資本。
舒自清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危險而艱巨的任務,並於1945年1月動身。他的美國之旅可謂是九死一生,飛越喜馬拉雅山時幾乎墜機,被迫滯留印度達數月之久,橫渡大洋時又遭到日本軍艦追襲,最後總算有驚無險踏上了洛杉磯的土地。
下船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國非常富庶,到處蘊藏商機,舒自清決心大幹一場。
1945年6月1日,廣大華行美國分行正式開張。為了使公司有一個高起點,舒自清首先瞄準了那些世界著名的大藥廠。他來到禮來公司營銷部,禮來公司銷售部主任接待了他,可是沒容他講完來意,就打斷道:“先生,我們在中國有固定的貿易夥伴,謝謝!我很忙。”在惠氏、輝瑞、默沙東等公司的遭遇也一樣。
11月底,舒自清輾轉找到了上海時期的老朋友、紐約花旗銀行副總經理,他一口答應幫忙。過了幾天,美國六大藥廠之一的施貴寶公司中國部經理帕克·格林約見舒自清。格林曾經在上海工作過,對中國的情況比較了解,施貴寶高層也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經格林推薦,兩周後,國際部總經理魏克約舒自清麵談合作事宜。舒自清詳盡地向魏克介紹了廣大華行及中國市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