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歐文(1771-1858年)是19世紀英國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出生於英國威爾士一個小手工業家庭。由於家庭貧困隻讀過4年書,年僅10歲的歐文便外出謀生,曾當過商店的學徒和雇員等。在辛苦的勞動之餘刻苦自學。並對社會有廣泛的了解,目睹了工業革命帶來的後果。1789年歐文與他人合夥開辦了一家生產紡棉機的小廠,成為小業主。1791年起先後被聘為大紡織廠和著名公司的經理,在他的經營管理下,工廠在同行業中居於領先地位,從而使他在全英棉紡業界贏得了聲譽。不久他就辭去經理職務與另一家紗廠合作,他的卓越的組織才能,很快把這家廠辦成擁有幾個分廠的聯合公司,歐文成為擁有相當股份的股東。1800年歐文擔任新拉納克紡織廠的經理,以慈善的目的進行改革,因成績卓著而聲譽日增。1820年前後是歐文一生中的轉折點,這個時期,他從一個慈善家轉變為一個科學社會主義者。1824年他和他的信徒們到美國進行“新協和公社”試驗。四年後此舉失敗,他又投入到英國工人運動中,並繼續宣傳和推行他的各種試驗方案。1833年他領導成立了“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全國產業部門大聯盟”,實質上是英國第一個全國性工會組織。1834年該組織被迫解散後,他又繼續推行小型試驗,如建立“和諧大廈”和“皇後林新村”都沒有成功。
歐文的代表作品是:《新社會觀,或論人類性格的形成》(1816)、《致拉納克郡的報告》(1820)、《論全新的社會狀態的演講》(1830)、《新道德世界書》(1842-1844)、《人類思想和實踐中的革命》(1849)等。
歐文深刻地批判了資本主義製度。他明確指出,私有製是資本主義一切罪惡的根源,是阻擋資本主義製度改造的三大障礙中的禍首。因此他主張要取得人類的幸福,必須實行公有製。他完全接受李嘉圖的勞動價值學論,並能夠較正確地運用這一理論。他認為既然財富是勞動創造的,那就應該由勞動者共同享有,而事實上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隻是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剝削了工人。勞動者過著十分貧困的生活。他進一步指出,大機器的使用加劇了勞動階級的貧困和痛苦。一方麵大機器的使用引起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財富大量增加;另一方麵卻出現了兩極分化。結果世界上充滿了財富,然而這財富卻不能被創造者--工人所擁有,整個世界到處籠罩著貧困。在這裏他已意識到資本主義製度中兩大階級的對立。就這種對立而言,他認為現有的社會製度已經過時,迫切要求進行人類事業的巨大變革。他還把經濟危機的產生看成是資本主義製度本身的產物。但是他未能由此科學地分析資本主義製度,並且把解決這種危機的希望寄托在了剝削階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