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摩托給出一年或者6000公裏主要部件的三包政策,是在DF-90和DFJ-90都發售後的統一政策,不過當時陳谘在捷克,沒趕得上。(國家提倡三包是在95年後)
該售後政策一發布,就直接占據了大部分的國家媒體,甚至現在都還有報紙在不斷的拉出來對比。
這是目前絕無僅有的舉措,就為這個,世麵上不到10萬的東方摩托現在正在參評‘年度信得過’和‘馳名商標’、‘免檢產品’,每樣都聽說得票很高。
“同時,我們還引進了日本的5s、6s等先進的現場管理標準,目前給我們實施標準華和ISO的就是來自日本的一個資深團隊。“
“之所以引入這麼多的標準,目的是為了保證我們的質量、保護在座所有人的工作環境和安全。“
“作為一家汽車公司,技術的研發和執行將是我們的根本,胡總應該和大家說過,我希望我們公司的每個人先是一位對技術嚴謹的技工,然後你才是擔綱崗位的職工,我們集團的技工會完全保留國家技工級別的職稱,同樣技工的待遇隻會比管理和文職工作更加高。“
“而且,有了這些管理標準,我們的技工不會像以往一樣,每天滿身油汙,你會和辦公室的文職人員一樣體麵,注意,我們未來汽車的每個職員,從總經理到普工,首先你得先是一名技工。“
之所以反複強調這個概念,無非是因為汽車製造是最需要全員都具有技工精神的行業。
而後來華國的怪風氣之——技工工而優就轉管理的怪圈,無非就是管理人員顯得比技工體麵,那陳谘為了抵擋這樣的消滅技工的風氣,隻能先把大家都變成技工。
時代的大勢和觀念沒法抵擋,那就隻能換一種玩法。
未來的人寧願做一個每月2000塊的辦公室文員,而不願意做一個每月4000塊的工人,這樣的觀念陳谘很理解但是不支持。
“我希望我們未來汽車的每個人都是一位匠人,隻有長期堅持的匠人,才能夠造出經久耐用的好工具、好產品。”
“隻有堅持我們的核心價值——”匠人精神“,才能製造出能夠媲美世界主流技術的汽車,弘揚我們民族汽車工業。”
“當然,為了實踐‘匠人精神’,未來我們未來汽車的產品,隻要零部件的難度係數上了7,負責加工或者裝配的主要技工,你就可以在你裝配或者加工的產品上留上你的名字,譬如: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甚至整車等。”
陳谘這話落下,整個會議室一片寂靜,好一會兒,“轟!啪!啪!啪!”整個會議室霎時沸騰了,特別是這些技工,一個個都激動的手舞足蹈,很多都興奮的把巴掌都拍紅了。
自己在產品上簽字,這得多大的榮耀?
這些七八級工可沒一個年輕的,基本上都是45歲往上走的,大部分都是50多歲了。
他們從沒有這刻感覺到的受尊重和榮耀,頓時對未來汽車有了種瞬間被充滿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