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

軍歌嘹亮

作者:劉滿生

人應當經常調整自己的狀態,調整自己的心境,懂得善待自己,使自己始終保持一個好的心境。

正確對待困難挫折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位老人在草地上發現一個蛹,就帶回家去,蛹殼上出現裂縫,蝴蝶掙紮了許久,身體似乎被卡住了,老人把蛹殼剪開,幫蝴蝶脫蛹而出。可是,這隻蝴蝶身軀臃腫,翅膀扁平,根本飛不起來,不久便死去了。這是因為老人不明白,蝴蝶的成長須在蛹中經過痛苦的掙紮,直到雙翅強壯了才破蛹而出,這是蝴蝶成長的必然過程。人的成長也是如此,不經過掙紮、挫折、磨練,是很難脫穎而出的,也很難健康成長。古羅馬賽涅卡說:“沒有誰比未遇到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為他從未有機會檢驗自己的能力。”遇到不幸,能夠坦然麵對,就能渡過難關,自己也得到了磨練,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正確對待成敗得失

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是因為它形象而詩意地揭示了一條普遍規律:不圓滿是自然界乃至人類社會的慣常現象。遇到春風得意的人生順境時,我們不至於忘乎所以而樂極生悲:當身處淒風苦雨的人生逆境時,我們就能心平氣和而坦然處之。人有時會產生失落感,這是因為總在與他人比較,如果換一個角度或許風景也就不一樣了。失去不一定是損失,也可能是獲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正確對待進退去留

作為當代革命軍人,追求成長進步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應當予以鼓勵和支持。但現實告訴我們,在部隊這個特殊的大熔爐裏,能成長為將軍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將麵臨轉業退役的命運。如果我們不能清醒地認識到這樣一個現實,仍刻意去追逐個人的理想,肯定會被現實所傷害。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為了使革命隊伍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昂揚的鬥誌,總需要一些人作出犧牲的。花開自有花落時,萬物都有始有終,進退去留,理當順其自然、坦然對待。作為軍人更需要有這樣一種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