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二十幾歲時,女人要懂得幸福的奧秘(1 / 3)

第十三章 二十幾歲時,女人要懂得幸福的奧秘

不要讓自己品嚐太多的苦

吃苦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沒有吃苦的精神,就不會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成為“人上人”。但是,我們卻不要被吃苦所誤導,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苦都可以變成甜。看看現實中,有很多人整日勤奮不輟、孜孜不倦、日夜辛勞,但他們依然沒有改變。

生活中許多女孩都有意無意中將幸福當做一種奢侈品,認為自己隻能在儲存了許多的“苦”後,才能有資格享受“昂貴”的“苦”。比如有的女孩在讀書的時候,明明家裏不缺錢,還省吃儉用,每天用白、菜蘿卜打發夥食。這種精神雖然可嘉,可青春期的女孩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平時學習又辛苦,不注意調節營養怎麼行呢?到頭來,不少女生落下了痛經、月經不調、貧血等一大堆的毛病。當然這些病在她們看來同樣不值一提,她們也不在意,再說能走會跳的上醫院多浪費啊,她們二話不說一律硬扛下來。她們現在看來雖然沒有大礙,可是這些毛病都是積攢不得的,女人年輕時身體內的抵抗力好,能撐得住,可三十歲後,毛病就會突然一下子冒出來,這個時候省的是小錢,那個時候花的可就是大錢了。

還有的女人更厲害,竟然采取一種自虐性的進取方式,她們規定自己每天工作或學習要達到十二個小時,也不管身體是不是受得了,一旦某天工作或學習狀態不理想,尤其在受到別人“奮發圖強”精神的刺激後,她們會義無反顧地甚至“開夜車”到天亮,用以懲罰自己的“不刻苦”。這種女人我們在這裏可能覺得難以置信,可真正用心一想,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這些女人一般來說意誌力都很堅強,品性也不錯,但是卻用功過頭了。日複一日地懲罰和約束自己,會令大腦失去創造熱情,意誌力雖在堅持著,但心智卻是消極的,在這種狀態下,能量雖然被大量地消耗著,但效率不高,因為大腦的興奮度不夠。另外也會加重身心的負擔,不利於個人健康。

敢於吃苦是一件好事,但我們卻不要甘於吃苦,隻要是苦就吃。要知道,凡事沒有絕對,吃得苦中苦,也不一定變為人上人。

二十幾歲的女人往往會被“吃苦就是福”這樣的觀點所迷惑。我們確實想要有所成就,想要出人頭地,想要得到幸福,想要獲得自己所向往的,但吃苦並不是唯一的途徑。人還有智慧,有些能免去的苦,我們何苦又“自找苦吃”。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在這個故事裏麵,全世界隻有四個人——四個均為20歲的年輕人去銀行貸款。銀行答應借給他們每人一筆巨款,條件是他們必須在50年內還清本息。

第一個年輕人先揮霍了25年,用生命的最後25年努力工作償還,結果他活到70歲時仍然一事無成,死去時負債累累。他的名字叫“奢侈”。

第二個年輕人用前25年拚命工作,50歲時他還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卻累倒了,不久就死了。他的遺照旁放著一個小牌,上麵寫著他的名字“吃苦”。

第三個年輕人在70歲時還清了債務,然後沒過幾天他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上寫著他的名字“執著”。

第四個年輕人工作了30年,50歲時他還完了所有的債務。生命的最後20年,他成了一個冒險家,地球上的多數國家他都去過了。70歲死去的時候,麵帶微笑。人們至今都記得他的名字——“智慧”。

這四個年輕人所貸的巨款就是時間,而當年貸款給他們的那家銀行叫“生命銀行”。

這則寓言隱喻了四種人生態度——奢侈、吃苦、執著和智慧,而真正獲得幸福的隻有智慧。奢侈與執著自不必說,吃苦不當也不會得到回報。辛勤工作一輩子,卻過早被“吃苦”所壓倒。要知道,我們的人生並非隻要“苦”,並不是“苦”都可以變成甜,人生短暫,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何不學做那個智慧的年輕人,苦樂俱享?

不是所有的苦都可以變成甜,二十幾歲的女人應當清楚這一點,不要年紀輕輕就背上沉重的負擔。人的精力有限,所做的事情也有限,對於女人來說,時間更為苛刻。所以,不要把力氣浪費在不必要的“苦”中,讓自己成為“吃苦”的犧牲者,這樣做並不偉大,你的犧牲也沒有價值。

其實,生命就像一場旅行,有既定的路線也有路旁美麗的風景。有時候,人太在乎目的本身,一門心思撲入其中,就會忘記生命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同樣值得珍惜。等到老去的時候,才驚覺自己隻顧著追求和趕路,卻從來沒有輕鬆地享受過。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悲哀嗎?任何人的生命都隻有一次,任何一秒對於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無法再生的。幸福無法“零存整取”,你需要在每分每秒中去體會幸福,而不是把所有的幸福“儲存”起來,嚐便了所有的苦再一次性享受幸福。

我們常常會對自己說“如果我考上理想的大學……”,“如果我進了知名的外資企業……”,“如果我付清住房的貸款……”,“如果我得到提升……”,“如果我退休,我就可以永遠地享受人生”。

但或遲或早,我們全會明白,生活中根本不存在什麼驛站,也沒有什麼既定的路線。

生活中真正的樂趣就是旅行。世界上沒有後悔藥,生命過去了就不可能重來。與其後悔,為什麼當初不好好過呢?尋找生命本真的樂趣,不因任何顧慮而戰戰兢兢,為任何流俗而生活壓抑,這樣在生命的終點,就不會因為突然覺悟而痛悔不已。

活著,就盡情地享受人生!有人說:“幸福與否不在於目的的達到,而在於追求的本身及其過程。”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情景就是這樣的。珍惜現在,盡可能地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光吧!

欣賞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有些二十幾歲的女人羨慕那些明星、名人,日日淹沒在鮮花和掌聲中,名利雙收,以為世間苦痛都與他們無緣。事實上,二十幾歲的女人,一旦走進明星、名人的生活,就會知道他們同樣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名導謝晉的兒子是弱智,美國前總統裏根曾幾度風光,晚年卻備受不孝逆子的敲詐、虐待,戴安娜如果沒有魂斷天涯,幾人知道她與查爾斯王子那場“經典愛情”竟是那般糟糕……

俗話說,人生失意無南北,宮殿裏也會有悲慟,茅屋同樣也會有笑聲。

隻是,平時生活中無論是別人展示的,還是我們關注的,總是風光的一麵,得意的一麵,這就像女人的臉,出門的時候個個都描眉畫眼,塗脂抹粉,光豔亮麗,這全都是給別人看的。回到家後,一個個都素麵朝天,這就難怪男人們感歎:“老婆還是別人的好。”於是,二十幾歲的女人,站在城裏,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圍城,就會發現生活其實都是一樣的,有許多我們一直很在意的東西,較之別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有位哲人說過,與他人比是懦夫的行為,與自己比是英雄。這句話乍一聽不好理解,但細細品味,卻也有它的道理。

所以,奉勸二十幾歲的女人,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費在和別人比較上,應該與自己的心靈賽跑。

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對青年男女雙雙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甜蜜的愛情高潮過去之後,他們開始麵對日益艱難的生計。妻子整天為缺少財富而憂鬱不樂,他們需要很多很多的錢,一萬,十萬,最好有一百萬。有了錢才能買房子,買家具、家電,才能吃好的、穿好的……可是他們的錢太少了,少得隻夠維持最基本的日常開支。

她的丈夫卻是個很樂觀的人。丈夫不斷尋找機會開導妻子。

有一天,他們去醫院看望一個朋友。朋友說,他的病是累出來的,常常為了掙錢不吃飯、不睡覺。回到家裏,丈夫就問妻子:“如果給你錢,但同時讓你跟他一樣躺在醫院裏,你要不要?”妻子想了想,說:“不要。”

過了幾天,他們去郊外散步。他們經過的路邊有一幢漂亮的別墅,從別墅裏走出來一對白發蒼蒼的老者。丈夫又問妻子:“假如現在就讓你住上這樣的別墅,同時變得跟他們一樣老,你願意不願意?”妻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才不願意呢。”

他們所在的城市破獲了一起重大團夥搶劫案。這個團夥的主犯搶劫現鈔超過一百萬,被法院判處死刑。

罪犯押赴刑場的那一天,丈夫對妻子說:“假如給你一百萬,讓你馬上去死,你幹不幹?”妻子生氣了:“你胡說什麼呀?給我一座金山我也不幹!”

丈夫笑了:“這就對了。你看,我們原來是這麼富有:我們擁有生命,擁有青春和健康,這些財富已經超過了一百萬,我們還有靠勞動創造財富的雙手,你還愁什麼呢?”妻子把丈夫的話細細地咀嚼、品味了一番,也變得快樂起來。

由此看來,那些老認為自己太差的人,他們心靈的空間擠滿了太多的負累,從而無法欣賞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其實二十幾歲的女人不必對自己太苛求,我們又怎麼知道別人一定比自己好?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令人羨慕的東西,也有自己缺憾的東西,沒有一個人能擁有世界的全部,重要的在於自己內心的感覺。

在化妝品行業裏幾乎無人不曉李菁和李禮這兩個名字,這兩朵姊妹花自1995年以來一直效力於法意公司,而這家公司先後作為紀梵希、範思哲、幽蘭、安娜蘇等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的中國地區總代理,曾在進口化妝品市場中獨霸一方。李菁和李禮的名字也總是一起出現,一個是市場部總監,一個是銷售部總監,她們曾為這些品牌在中國的推廣創下了驕人的戰績。

這兩個女孩都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可任何美好事物的背後都不像表麵那麼光鮮。

剛出道時的李菁一身學生氣,提著滿滿一箱化妝品的樣品去拜訪北京各大百貨商場的化妝部經理,她曾被人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出門去:“外語係畢業的小姑娘,不去外企大公司,跑到這兒來賣什麼化妝品,也不怕掉價兒……”李禮的運氣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幫公司爭取到優惠的合作條件,她曾在烈日炎炎下的馬路上坐了六個小時,才把主事的人——商場業務主管等回來。

李菁和李禮是幸運的,至少她們選擇了一項自己熱愛的職業並為之努力。“你不知道剛開始有多苦,”李菁對同事說,“我們根本沒有休息日,白天盯銷售,晚上盤庫存。常常是商場一開門就衝進去,晚上關門後才出來。整日和銷售員一起站著,做促銷,搞活動。我們之所以可以堅持下來,就是因為從來沒有把自己擺得過高。隻有努力從低層做起的人才能穩紮穩打,能上能下。”無法想象她們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在一間沒有空調暖氣,沒有衛生間的簡陋庫房裏工作,成箱的貨品都是自己在一級級台階搬上搬下的。那時她們真的很委屈,但還是堅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