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海“空手道”大師孔菲德從小家境貧寒,隻能靠勤奮學習去改變現狀。

1954年,孔菲德告別了費城,隻身漂泊到了紐約,找了一份“互助基金”推銷員的工作。

孔菲德起初是為投資者公司推銷股票,然而野心勃勃的他並不甘心做一名小小推銷員。

1955年,經公司允許,孔菲德自費去了巴黎,當時歐洲許多國家禁止本國公民購買美國的互助基金股票,以免本國資本以這種方式流向美國。看來向歐洲公民推銷股票這條路已行不通了。

經過觀察,孔菲德發現了歐洲這個禁區中的“新大陸”——美國的僑民市場。

那時歐洲的經濟正在成長,漸致富足,但和戰後美國的經濟繁榮情況比較,相去甚遠。

這些美國僑民有很多餘錢,他們有很多人都讀到關於華爾街空前繁榮的報告,但由於遠居異國,又沒有一條方便之路可以讓他們將資金投於美國股票市場上。孔菲德的出現,正好與僑民的願望不謀而合,真乃是天賜良機。

孔菲德經過廣泛遊說,賣了很多投資者計劃公司的股票,為公司和他本人贏得了巨額利潤。

孔菲德注意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垂法斯基金公司。

這家公司當時的基金股票銷路很好,比投資者計劃公司擁有更廣闊的市場。

於是他毅然做出決定,脫離投資者計劃公司,加入更有名氣的垂法斯基金公司。

隨後,孔菲德寫信給垂法斯基金公司,談論了他發現的歐洲市場情況,並提出了一個快速開發統計報告,要求垂法斯委派他擔任歐洲總代理。

這一建議很快送到了垂法斯的高層決策群中,他們反複研究討論之後,一致認為這項計劃對垂法斯的發展非常有利,如果成功就可以擴大經營範圍,打開國際市場的局麵。於是孔菲德的要求很快就被答應了。

不久,孔菲德成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並給它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投資者海外服務公司(簡稱IOS)。

開始時他自己一個人推銷垂法斯股票,然後他招聘了許多推銷員,這種安排是互助基金的標準組織方式:孔菲德可以從每一個推銷員的每筆交易中提取1/5的傭金。

IOS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著。到20世紀50年代末,它已擁有100個推銷員,他們的足跡踏遍世界各大洲的許多國家,它的推銷員隊伍壯大到孔菲德一人難以控製的地步。

就這樣,孔菲德也建立了金字塔般的組織,這回他已距離“金字塔”塔尖不遠了。

他一層層地從每一個屬下身上提取他應得的那部分傭金。

1960年,孔菲德已淨賺100萬美元,而他自己從未投入一分一厘的資金,實際上他不是“一本萬利”,而是“無本萬利”的空手道高手。

孔菲德手中擁有了雄厚的資本,加之公司的聲譽越來越高,可以放手大幹了。

於是,他采取了在互助基金這一行中石破天驚的一步——成立了他自己的互助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