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婉
2012年倫敦殘奧會乒乓球TT11級女子單打決賽上,香港隊黃家汶以3比2擊敗隊友楊賜嘉,為港隊摘下本屆殘奧會乒乓球比賽的首枚金牌。她們二人與曾多次當選香港傑出運動員的黎惠玲被稱為香港殘障隊的“乒乓三寶”,早在2009年環球運動會上,“三寶”就勇奪三金,隨後又在2010年世錦賽及2011年環球運動會上多次蟬聯這幾個項目的冠軍,向人們展示了殘障選手嫻熟的技藝和不一樣的風采。
“三寶”的教練是崔小燕,從2001年開始接觸智障人士乒乓球教學,十餘年間奪標無數,每次國際比賽都帶著孩子們載金而回。回首這段特殊的歲月,崔小燕說沮喪與喜悅、挫敗與滿足伴隨著她和這群特殊運動員們一起成長。
用特殊方法教特殊孩子
崔小燕,1976年進入北京隊,次年入選中國國家乒乓球青年隊。1989年移居香港之後,她做過文職工作,也做過生意。有一次做誌願者時,崔小燕偶然接觸到了智障學生,從此走上了與她昔日隊友們不一樣的執教之路。
那是崔小燕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殘障孩子,馬上就被這些孩子的真誠,以及老師們的奉獻精神所感動了。“夏天在大太陽下,那些老師給孩子們打傘卻不遮著自己,同時還給他們加油鼓勁‘太棒了!你做得真好!’,我當時被深深地感動了。後來他們知道我以前是打乒乓球的,說這裏剛好有乒乓球隊,問我可不可以給他們做輔導,我就留下來了。最初是做誌願者,慢慢地做到他們的教練,到現在也有十多年了。”崔小燕說。
在崔小燕的精英隊裏,大部分是輕度智障隊員,也有一部分是自閉症者。每天下午下課後,他們就來到香港體育學院參加包括體能和技術的各項訓練,每周訓練6天,每天2-3個小時。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她看了很多有關《少兒心理學》、《殘疾人心理學》等方麵的專業書籍。
教智障青少年打球要比教普通人困難得多,因為認知能力障礙,同樣的技術一般小孩練一兩個月就可以上手,但教這些孩子們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也要練很久。“剛開始他們不懂步法移動,我就用手搬起他們的腳來做步法,或者在他們腳下放一些障礙物讓他們跳來跳去。”很多時候,崔小燕必須要想一些特別的手段,才能教會這些孩子們。在幫助她們克服心理問題時,更是如此。
楊賜嘉是“乒乓三寶”裏最小的一個,技術實力不錯,但缺乏自信,特別是打逆境球時,輸了就哭哭啼啼地發脾氣,但她又特別喜歡打球,不願意放棄。崔小燕查閱了很多心理學書籍,後來每天都要求楊賜嘉對自己進行自我鼓勵,教她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臨睡時對自己說:“我是最好的運動員,我可以打敗任何人!”並讓她在任何比賽中都要大聲為自己加油,並跟隊友講:“我很棒,我可以把你打得很慘!”有時甚至還要故意冤枉她、委屈她,目的就是要刺激她,讓原本膽子很小的她能在訓練比賽中學會積極主動,不屈不饒。有時候還專門讓她與實力比她強,或者她最不擅長的打法的選手比賽,通過不斷地輸球,讓她學會克服逆境,建立反敗為勝的鬥誌和決心。當比賽中稍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也一定及時給予鼓勵和讚揚。逐漸地,心理獲得磨練的楊賜嘉在隊裏開始擔任主力,在倫敦殘奧會上,她打贏了以往懼怕的外國對手,奪得了女子單打銀牌。
隊裏有一個叫朱偉軒的隊員,很聰明,打球時喜歡琢磨,總想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但他常常控製不住地自言自語,既幹擾別人又影響訓練。崔小燕跟他說過很多次都沒有改進,後來她想了另外一個辦法,在比賽中提醒他這個毛病,教他隱藏戰術。
“朱偉軒,你是不是想下一個球打對方正手?”
“你怎麼知道?”
“誰讓你自己講出來呢?招數是秘密,當然要在心裏講,不能出聲讓人聽到看到嘴動呦!”
從此以後,朱偉軒很少自然自語了。
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小孩吧!
教智障青少年練球,崔小燕付出了比對常人更多的精力,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她也會耐心地教給他們一些常識。崔小燕覺得,這些孩子可能以後不會像職業運動員一樣以打球為生,所以必須從小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和與人交往的能力。“我自己沒有孩子,母愛無處奉獻,和這些孩子一起,也可以過過當媽的癮吧。”崔小燕笑著說。
有一次崔小燕發現隊員林曉光還不會洗襪子,每次把襪子從水裏拿出來,不會擰幹而是向兩邊拉,襪子仍一直在滴水。於是,她就手把手教林曉光,怎麼打肥皂,怎樣擰幹,再怎樣掛在衣架上。
楊賜嘉剛參加訓練時,連10以內的加減法都不會。崔小燕把乒乓球一個一個碼出來,教她計算,還讓數學好的隊員幫助她。過一段時間之後,楊賜嘉的母親告訴崔小燕,說自己的女兒現在不但可以做簡單的計算,購物時還會貨比三家,看哪家比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