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道教養生:天人合一,與道同體3
第三章 葛洪和《抱樸子養生論》
葛洪其人
葛洪(283~363年),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養生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世稱葛仙翁。
據《曹書?葛洪傳》記載,葛家是一個名門望族,葛洪是家中第三子,叔祖父是三國時方士葛玄。13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他本來想成為一個儒者,博覽了經史子集,但是後來對神仙導引之法產生了興趣,師從葛玄弟子鄭隱學習煉丹術。葛洪的嶽父鮑玄精通“內學”,也教給了葛洪,所以葛洪彙集了諸師之長,“兼綜練醫術”。後來,他因為參加鎮壓農民起義的軍事活動被封為“關內侯”。葛洪晚年,本想當勾漏(廣西)令,途經廣州時,為地方所留,隱居在廣東的羅浮山中,一方麵煉丹,一方麵從事著述,直至他81歲時死亡。
葛洪是道教的傳人,他一生篤信道教理論,不遺餘力地宣傳道教學說。他認為道教和儒教比較起來,道教是本源,儒教是末流。道家和儒家的主要區別在於,儒家喜愛勢利,孜孜追求名利;道家追求的是一種無欲無求的境界,因此主張“抱一而獨善”,通過自身修煉而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欲達到這一目的,必須無欲無求,去除無窮的妄念,節製妄動的情思,淡泊恬愉,以養其心,以頤其神,存心濟人,端正己行,這樣就能不請福而福來,不禳禍而禍去,使人得以盡其天年而終。這是一種典型的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在當今紛紜繁雜、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雖不可取,但它養生的方法卻值得借鑒。
葛洪一生中著作較多,著作中包括了大量的養生思想和養生方法,對後世醫家、養生家影響極大。
其中《抱樸子》是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分內篇20卷,外篇50卷。內篇說的是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祛病等事,屬於道教的著作。其中《金丹》、《仙藥》、《黃白》等部分是總結我國古代煉丹術的名篇。外篇說的是人間得失、世道好壞等事。其中《鈞世》、《尚博》、《辭義》等篇,是著名的文論著作。《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是他在廣東編著的一部簡便實用的方書。收錄的方藥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藥容易,價格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掛在肘後隨行(即今天所說的袖珍本),即使在缺醫少藥的山村,以及旅途中,也可隨時用來救急。所以,受到曆代群眾的歡迎。葛洪的醫學著作,據史籍記載,尚有《金匱藥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葛洪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為養生精神,以“不傷不損”為養生根本,以“保精”、“辟穀”、“導引”、“行氣”為養生方法,將道教養生的精妙展現於世。
大凡名醫,必有一段艱難的求學曆程,他們通常以超人的毅力去探索和學習。葛洪的一生可謂精彩,而且頗具傳奇色彩,他的睿智幫助他開拓了醫學上的新領域,在臨床急症醫學方麵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我命在我不在天,養生以不傷為本
葛洪是重生主義者,認為人的生命無比寶貴,死而不能複生。但應如何對待短暫的人生呢?葛洪既反對消極無為、生死齊一的生命觀,也反對“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觀及傳統的鬼神迷信思想。他大膽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觀點,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先進的思想論斷,從此也成為道教的重要教義之一,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戰的口號,意為個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樣,都是由自然之氣所化生,人如果憑借智慧通過造化之理,盜取陰陽之機,修道守氣,返本歸根,就可以與道同在,壽與天齊。認為人的壽命長短取決於自己,而不是由天地掌握。這是一種以人生為本,肯定人生價值的積極態度。
葛洪認為養生延壽就要重視身體保養。疾病形成是一個漫長過程,是由於人們防患意識淡薄,平日不注意護形、養神而致。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愈如抽絲。”一旦造成無法挽回的不良後果,後悔晚矣。因此,葛洪建議人們從生活細節入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隻要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有效地預防威脅人們生命的疾病,從而延長自己的壽命。為此,他從預防為主的角度,提出了“養生以不傷為本”的論點,具體論述了傷身的13個方麵,即“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差,傷也;汲汲所欲,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這13個方麵幾乎概括了人們生活中所有的不良生活習慣,如果任何一個方麵傷得太久,都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和壽命。所以,他進一步指出,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往往不被人察覺,而一旦時間長久形成規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人的健康,甚至“積傷至盡則早亡”。
針對這不知不覺而容易產生的“十三傷”,葛洪還製定了“不傷身”的養生法,共有30條,主要內容囊括了人們生活中的所有細節問題,如不是很饑餓的時候一定不要強迫自己吃東西,不渴的時候也不要喝東西;身體要經常勞動,但又不能過分;吃東西要盡量少,但不要少到使自己饑餓的程度;冬天的早上不要空肚子,相反,夏天的晚上不要飽食;早上不要起得太早,但也不要太晚了;不用過度用眼、用耳;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但也不要過於溫暖或貪涼;不要在露天下睡覺,睡覺的時候不要露著肩膀;喝酒後不要迎風吹;天氣不好,如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等天氣都盡量不要出門;五味也要適度,不能過於偏好某一種口味,否則就會傷及五髒,等等。
除此之外,葛洪還特別強調精神的調養。他提出“無憂者壽”的格言,告誡人們把世事看得淡一些,不要陷入名利、色情的煩惱之中,對社會世俗的矛盾采取超然的態度。現代心理學證明,人的情緒確實對人身健康影響甚大,所以養生學特別強調人的心理衛生,要求人們盡量擁有坦蕩樂觀的情緒。
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葛洪的養生法其實主要是圍繞提高人體免疫力進行的,隻要免疫力提高了,病邪也就很難侵入人體,即使有病邪侵入體內,人體強大的免疫力也會將疾病對身體的侵害降到最低限度,這就是葛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思想核心。所以說,要想健康長壽,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