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其他國學經典中的養生智慧5(3 / 3)

一個老人在池塘裏種了一片蓮花,蓮花盛開的時候,惹來眾人駐足,嘖嘖稱讚。突然一夜狂風暴雨,第二天池塘裏的蓮花不再,留下一片狼藉,慘不忍睹。圍觀的人們紛紛感歎,無比惋惜。有好心人安慰老人:“說老天不作美,沒有體驗到你種植的辛苦,你真是太可憐了。”老人卻寬心一笑,說:“這沒什麼遺憾,更談不上可憐,我種蓮花是為了種植的樂趣,樂趣我早已得到,而蓮花的衰敗是遲早的,何必為此感傷呢?”眾人聞言無語。

是啊,做人需要幾分淡泊,隻有如此才能豁達地麵對人生的得失,隻有如此才能讓心態始終平和,波瀾不驚。人生貴在淡泊,古往今來多少名士終其一生,都在向往或是操守著淡泊的心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算得上是個淡泊者;“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憑著淡泊,顏回成了千古安貧樂道的典範;錢鍾書學富五車,閉門謝客,靜心於書齋,潛心鑽研,著書立說,留下曠世名篇;齊白石晚年謀求畫風變革,閉門十載,破壁騰飛,終成國畫巨擘。

擁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寧靜,更加自由,沒有羈絆。淡泊是不慕名利,遠離喧囂和糾纏,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時仍有與花相悅的從容,淡泊是別人都忙於趨本逐利時仍然保持恬靜。隻有淡泊,才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體驗歡樂,在淡泊中充實自己。

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守住一份簡樸,不再顯山露水;認識生命的無常,時刻保持一種既不留戀過去,又不期待未來的心態。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走一程,驀然回首,你會發現,其實幸福離你隻有一個轉身的距離。淡泊人生,並非消極逃避,也非看破紅塵,甘於沉淪。淡泊是一種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沒有極大的勇氣、決心和毅力是做不到的。

擁有一份淡泊的心境,不是做現實主義的逃避者,而是在工作和學習之餘,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在人的生命曆程中,轟轟烈烈是暫時的,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平淡中度過。隻要懷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棄的追求,就一定能獲得生活饋贈的那份幸福和快樂,成功賦予的那份慰藉和樂趣。

一切隨心而為,嬉笑怒罵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靈,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遠,健康之路必然更長。

活在當下,樂活人生才是真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這是一種境界。很多人因為心不安,所以永遠不會有“穩”的感覺;因為欲望太強,所以不可能安貧樂道,無法過古人那種咀嚼菜根卻能津津有味的生活。“性定菜根香”,性不定,當然不會覺得菜根香。我們不禁要問: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在忙碌之中茫然度過一生,沒有平靜、沒有自我,這就是現代化帶給我們的偉大成果嗎?隻想著金錢利益,沒想過安貧樂道;隻想著功成名就,沒想過默默無聞。不是沒有名利我們就過不好,而是我們認為沒有名利就過不好。所以我們不能體會平淡自然而其味無窮,清貧樸素卻寧靜安逸的生活。

當現代化的城市喧囂帶給我們與日俱增的焦慮、煩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縱欲時,《菜根譚》如一溪清泉,能滌去我們焦躁的塵灰,化解我們心中的積煩。一部《菜根譚》彙集了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它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放下一切負累,活在當下,輕輕鬆鬆地快樂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養心、養生之道。

你隨機訪問一些人的生活狀態,得到的答複基本上是一樣的,他們活得很累,活得很無奈,甚至可以說痛苦,這是因為他們背負了太多他們自身無法背負的自私和欲望。茫然無助,受製於人;銳氣消磨,華發未生,心已蒼蒼;看似忙碌,其實空虛。

活在當下,這才是解決你一切煩惱的根源。庫裏希坡斯曾說:“過去與未來並不是‘存在’的東西,而是‘存在過’和‘可能存在’的東西。唯一‘存在’的是現在。”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麵,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巨大的張力。

“當下”給你一個深深潛入生命之水或是高高飛向生命天空的機會。但是在兩邊都有危險——“過去”和“未來”是人類語言裏最危險的兩個詞。生活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當下幾乎就像走在一條繩索上,在它的兩邊都有危險。但是你一旦嚐到了當下的甜蜜,就不會去顧慮那些危險;你一旦跟生命保持同一步調,其他的就無關緊要了。對你而言,生命就是一切。

當生命走向盡頭的時候,你對這一生覺得了無遺憾嗎?你認為想做的事你都做了嗎?你有沒有好好笑過、真正快樂過? 

想想看,你這一生是怎麼度過的:年輕的時候,你拚了命想擠進一流的大學;隨後,你巴不得趕快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接著,你迫不及待地結婚、生小孩;然後,你又整天盼望小孩快點長大,好減輕你的負擔;後來,小孩長大了,你又恨不得趕快退休;最後,你真的退休了,不過,你也老得幾乎連路都走不動了……當你正想停下來好好喘口氣的時候,生命也快要結束了。

其實,這不正是大多數人的寫照嗎?他們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為生命擔憂,為未來做準備,一心一意計劃著以後發生的事,卻忘了把眼光放在“現在”,等到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才恍然大悟“時不我予”。 

智者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到底什麼叫做“當下”?簡單地說,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麵,全心全意認真接納、品嚐、投入和體驗這一切。

但事實上,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著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假如你時時刻刻都將力氣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那麼你永遠也不會得到快樂。一位作家這樣說:“當你存心去找快樂的時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讓自己活在‘現在’,全神貫注於周圍的事物,快樂才會不請自來。”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絢麗的花,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而已。畢竟,昨日已成曆史,明日尚不可知,隻有“現在”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

許多人喜歡預支明天的煩惱,想要早一步解決掉明天的煩惱。其實,明天如果有煩惱,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用平常的心對待每一天,用感恩的心對待當下的生活,我們才能理解生活和快樂的真正含義,才能獲得真正的身心健康!

後 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奉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寫作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王傑、周珊、杜莉萍、何瑞欣、齊紅霞、李偉軍、曾桃園、趙廣娜、魏清素、趙一、趙紅瑾、王鵬、齊豔傑、李文靜、李佳、羅語、張保文、陳賜貴、肖冬梅、李愛蓮、張琦、雒逸雲、許長榮、李良婷、張豔芬、孫亞蘭、閆晗、王豔、黃亞男、曹博、楊青、金望久、李顏壘、付誌宏、史慧莉、朱輝、上官紫微、餘學軍、徐娜、聶小晴、李娜、劉紅強、楊莉、賀蘭、蔣先潤、杜亞君、陳潤、蔡亞蘭、歐俊、付欣欣、王光波、彭麗麗、李雪韜、於海英、楊豔麗、姚曉維、潘靜、王豔明、楊英、杜慧、楊秉慧、吳迪、武敬敏、阮崇曉、葉光森、王博、毛玲玲、吳潔、範小北、王玉芳、黃文平、李偉等。

閱讀是一種享受,寫作這樣一本書的過程更是一種享受。在享受之餘,我們心中也充滿了感恩。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不僅得到同行的幫助,還借鑒了其他人智慧的精華。相信你們勞動的價值不會磨滅,因為它給讀者朋友們帶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