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滋陰派的創始人——朱丹溪的陰陽論
第八章 滋陰派的創始人——朱丹溪的陰陽論
生病衰老多是因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朱丹溪,元代著名醫學家,本叫朱震亨,字彥修,因為住在叫丹溪的地方而被後世尊稱為“丹溪翁”。“丹溪翁”翻譯成白話也就是“住在丹溪那裏的一個老人”。
朱丹溪作為滋陰派創始人,以一種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氣勢,在我國中醫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他所呈現的醫論精華,促進了中醫的枝繁葉茂。
朱丹溪認為,人生病衰老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是朱丹溪對人體陰陽認識的基本觀點,他認為世界萬物都有陰陽兩麵,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因為天大於地,所以太陽始終如一,月亮卻有陰晴圓缺,這就是“陽盛陰衰”的體現,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也存在著這種情況。
而且朱丹溪還認為“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所以我們氣常有餘,血常不足。在人的生命過程中,男十六、女十四精成經通後陰氣才形成;但是陰氣易虧,“四十陰氣自半”,男六十四、女四十九,便精絕經斷,從這個時候開始,人的陰精也就越來越少,這也就導致我們人體經常處在“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狀態下。
不僅如此,人還往往受到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朱丹溪就經常感歎,“中古以下,世風日偷,資稟日薄”的社會風氣,強調無涯情欲的“陽”與難成易虧的生殖物質的“陰”,存在著這種難以解決的“供求”關係。
在今天,“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的理論也是具有指導意義的,“陰”是我們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基礎,就像汽車中的汽油,沒有汽油,汽車就沒有可用的能量推動汽車前進,所以不要透支它。假如我們每天都睡得很晚,透支得非常厲害,導致身體儲備的能源越來越少,生病的機會肯定會增多。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許多人都在為生活和工作奔波著,由於大量消耗身體的能量,人體中的血氣隻能夠維持日常工作或活動需要,一般的疾病侵入時,人體無法抵抗,疾病就會長驅直入,因為沒有抵抗的戰事,所以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疾病症狀,但是會在人體的膚色、體形及五官上留下痕跡,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是否出現異常,並且應該定期檢查身體。有一些人認為自己很健康,有用不完的體力,每天都忙到深夜,盡情透支體力也不會生病,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陰虛,透支陰而不自知,等到大病來侵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節製生活,注意儲存能量,隻有這樣,才能少生病,延緩衰老。
滋陰就是滋養身體裏的陰液
朱丹溪是滋陰派的創始人,他認為在人的一生中,除了青壯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都處在陰不足的狀態,所以他告誡人們要滋陰養陰,以達到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另外,中醫裏也有很多關於陰陽的論述,在治病防病上也多以固護陰陽平衡為根本。那麼究竟什麼是陰,什麼又是滋陰呢?
陰是相對於陽而言的,凡是明亮的、興奮的、強壯的、熱的、運動的、上麵的、外麵的事物,都是“陽”;而凡是屬於陰暗的、沮喪的、衰弱的、冷的、靜的、下麵的、裏麵的事物則都是“陰”。中醫學上的“陰”則代表儲存的能源,“陽”代表能源的消耗。
我們知道沒有能源汽車開不起來,人體沒有能源也就無法生存。大家看一看那些長壽的動物,如龜、蛇、仙鶴等,它們的長壽和喜靜、注重能源的儲存有很大關係。《素問》有句名言:“善養生者,必奉於藏。”或者說:“奉陰者壽。”所以,人要想健康長壽也應該像那些動物一樣,注意養陰,蓄積能量。
在人體中,陰具體到形上主要是血、精、汗淚涎涕唾五液,陰不足,即陰虛,就是指體內這些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而無以製陽,從而使身體免疫力下降。長期陰不足就會導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月經不調等疾病,一旦體內的這些陰液消耗沒了,人也就一命嗚呼了。由此可見,滋陰就是滋養身體裏的這些陰液。
我們知道血是生命之海,是髒腑的“飯”,人體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它,所以我們要滋陰首先要補足血液。
其次是節製房事。自古有“一滴精十滴血”之所,精液消耗過多就會腎虧折壽,故滋陰還要節製房事。
另外五髒對應五液:心對應汗,肝對應淚,脾對應涎,肺對應涕,腎對應唾。我們要滋陰蓄積能量就不要大量出汗,微微出汗即可,不能過度悲傷經常流眼淚,不可隨便吐口水等。
此外,情緒、飲食、生活方式等都可暗耗陰精,滋陰就要做到控製情緒、合理飲食、合理安排生活方式等。
朱丹溪說一個人要是陰虧了,體內的津液自然就會幹涸,沒有了這些能源人也就會枯萎走向終結。所以,我們要滋養身體裏的這些陰液,並將其貫穿於一生的健康計劃之中。
桃紅四物湯:滋陰補血的良方
相傳公元1321年,朱丹溪出遊路過桃花塢,他見當地女子個個麵若桃花、白裏透紅,一番調查之後,發現當地的女子都愛喝一種湯——自製的桃紅湯。他就研究桃紅湯的成分,然後研究出來裏麵有桃仁,還有紅花,桃仁能健身心、養容顏,紅花更能祛暗黃、美白肌膚,朱丹溪由此創立了桃紅四物湯。
“桃紅四物湯”是一款美容妙方,但更是一款滋陰方。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桃紅四物湯是由“四物湯”發展而來,專門用來治療婦科血症,補血活血的,而血液屬陰,補血就是養陰。
“四物湯”被中醫界稱為“婦科養血第一方”,由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四味藥組成。熟地含有甘露醇、維生素A等成分,與當歸配伍後,可使當歸的主要成分阿魏酸含量增加,使當歸補血活血療效增強,能治療女性臉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量少或閉經等症。在當時,朱丹溪還利用四物湯,治了很多別的醫生治不了的疑難雜症。
有一個姓陳的鐵匠,妻子得了很嚴重的病,很多人都覺得治不好了。朱丹溪聽說後,主動找上門去。見到陳鐵匠的妻子時,她躺在草席床上,臉色發黑,四肢細瘦如柴,遠遠望去,就像鬼一樣。朱丹溪見狀急忙上前為其診脈,“你老婆的脈數而澀,重取有弱的感覺,氣血不足,需要用四物湯加黃連、黃芩、木通、白術、陳皮、厚樸、生薑熬湯喝,如此調養一年後就會康複”。說也神奇,服用了朱丹溪開的藥後,一個眼看就要死了的人,一年後便恢複了。
朱丹溪說:“婦人以血為本,血屬陰,易於虧欠,非善調攝者不能保全也。”而桃紅四物湯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上桃仁和紅花研製而成,專治血虛、血淤導致的月經過多,還能治療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尤其對美容養顏有特別的功效。
中醫把血液視為生命之“海”,是因為人體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它。《黃帝內經》裏說:肝得到血液營養,眼睛才能看到東西(肝開竅於目);足得到血液營養,才能正常行走;手掌得到血液營養,才能握物;手指得到血液營養,才能抓物……人體從髒腑到肢體各個層次的組織都離不開血液的營養,血液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女性從來月經那天開始,就麵臨著血液虧損、陰精耗減的問題。在生育時更是如此,俗話說“一個孩子三桶血”,孩子在母親的腹中是完全依靠母親的血液喂養大的,整個孕期就是一個耗血失陰的過程。
如果說生命是燭光,那麼血液就像蠟燭。當一根蠟燭的蠟油減少並耗盡時,燭光將隨之變得微弱以致熄滅。人的生命也是一樣,隨著人體血液的消耗,生命也將枯萎。血液對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是人生下來活下去的保證。所以,女性朋友平時要加強營養,多吃補血食物,要把滋陰補血提升到日程。
祛除體內毒素的“倒倉法”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整日疲憊不堪,還伴隨著頭痛、便秘、記憶衰退、抑鬱、失眠、超重、麵色枯黃、皺紋增多等症狀,其實,造成這一切的元凶就是毒素。朱丹溪早在600多年前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創製了“倒倉法”。
所謂“倒倉法”,就是催吐、瀉下法。“倉”指人體胃、腸,“倒”是傾倒,即催上吐、促下瀉。奇特的是,朱丹溪不用常規有毒副作用的藥物來“倒倉”,而是選用營養豐富的大量純牛肉汁來達到排毒的目的。為此,我們不妨領略一下:
有位姓林的先生,咳嗽很長時間了,每次在咳的時候還會咳出血來,經常發燒,日輕夜重,人也消瘦得很嚴重,為此林先生四處求醫問藥,親朋好友給的偏方也試了無數,但均不見效。後來聽人說朱丹溪非常厲害,林先生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了朱丹溪。
一番望聞問切後,朱丹溪開出了方子:買黃牡牛肉二十斤,其中必須要有一兩斤的肥肉,然後用長流水煮牛肉至糜爛,濾掉渣滓,把汁放入鍋中繼續熬煮至琥珀色即可;取熬成的肉湯喝,每次一碗,過一會兒再飲,連續喝上十幾碗後進入一個不透風的屋子內休息,如果覺得渴就把自己的尿接一兩碗喝。接著睡一兩天,覺得很餓的時候就喝粥,如此清淡飲食半個月即可,以後五年忌食牛肉。
開完方子後,朱丹溪囑咐林先生的家人一定要買黃牛,因為黃色屬土,入脾胃。林先生一家人半信半疑,但為了治好病也別無選擇,便照著朱丹溪教的法子一五一十地做了,上吐下泄後,林先生感覺輕鬆了許多,半個月後身體居然康複了,第二年還得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