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錢乙:兒科施治理論的奠基者
第七章 錢乙:兒科施治理論的奠基者
髒腑嬌嫩、發育迅速是兒童體質的最大特點
錢乙,北宋醫學家,以兒科著名,著有《傷寒指徵》、《嬰孩論》、《小兒藥證直訣》,後人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孩子的生長發育特別快,用錢乙的話說就是“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同時,孩子也處於“髒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長階段。正是因為孩子有這兩個看似相互矛盾的生理特點,導致很多父母都拿不準自己的孩子是生病了,還是生長發育過程中一些看似“異常”,但實際卻正常的現象。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類似這樣的情況:
一位年輕的媽媽,下班回家和孩子親熱,無意中摸了摸孩子的額頭,很熱,再一測體溫37度,發燒。於是急忙帶著孩子去醫院,經檢查孩子並不發燒。孩子是純陽之體,加上愛玩好動,隻要精神不差,體溫高一點也不算是發燒。
一個10歲的孩子,晚上老說腿痛,父母以為孩子得了什麼重病,便慌慌忙忙地領著孩子去了醫院。醫生一檢查,發現腿不紅不腫,也沒磕著碰著,也不發熱,根本沒病,隻是生長性疼痛。試想,如果父母了解孩子的生理特點,知道生長痛是正常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會逐漸消失,隻要平時給孩子用熱水泡泡小腿和腳,做做按摩就能緩解,那還用得著緊張嗎?
一個6歲的小女孩,捂著肚子說痛,父母準備帶她去醫院的時候,孩子沒事了。一個禮拜後,孩子又喊痛,過會又沒事了。後來又有一次,孩子喊痛,父母認為孩子是在撒嬌說謊,便沒有理會,直到孩子大汗淋漓的時候,父母才知道是真生病了,帶孩子去醫院一檢查:腸炎。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如前麵所說,小孩子的身體狀況是瞬息萬變的,做父母的應該關注孩子的生活點滴,知道孩子為什麼說痛、為什麼會發熱、手腳為什麼冰涼,等等。
此外,由於孩子的五髒六腑嬌嫩,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氣血津液、氣化功不夠成熟和相對不足,而身體各方麵的狀況又不斷變化著,因此這時的孩子抗病能力較差,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襲。所以,當孩子真的生病了,父母應該知道怎樣正確並且有效地對待孩子的疾病,而不是胡亂讓孩子吃藥和補品。
孩子的健康有賴於家長的日常觀察
錢乙在行醫過程中認識到兒童的病最難診治,他說:“脈難以消息求,證不可言語取者,繈褓之嬰,孩提之童,尤甚焉。”兒童髒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用藥稍有不當,就可能使病情複雜化;另外,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大多時候不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病情,憑問診了解情況非常難,隻能靠觀察。
兒科自古被稱為啞科,而父母和孩子接觸的時間最多,關係最密切,所以孩子早期生病時有賴家長的仔細觀察。
一般來說,孩子早期生病的信號可從麵相、精神、飲食等多方麵發現。
1看孩子的麵色
孩子鼻根有青筋,多為積滯。有些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鼻根部卻“青筋暴露”,這種情況說明其可能患有積滯或驚風之證。這類孩子多有食欲不佳、腹脹、大便不調、俯臥睡眠、夜睡不安、手腳心熱、出汗、咬牙等症狀。父母可幫孩子按摩四縫穴,達到消積導滯的目的。
孩子臉色土黃時,多是脾胃虛弱。臉色土黃的孩子一般有懶動、偏食、厭食、大便不調等症狀,父母應注意給孩子健益脾胃,而捏脊可以督一身之氣、調理髒腑、疏通經絡,對於改善孩子脾胃有很好的效果。
孩子臉部多白斑,多是脾胃虛弱的緣故。孩子臉部出現淡白色的粗糙斑塊,許多家長或醫生會誤認為這是一種“癬”,其實對於兒童來講多是由於脾胃虛弱所致。
孩子臉部以紅潤有光澤為主,可是有些兒童卻臉色整體發白無光澤。此類患兒多有出汗、虛胖、大便稀等症狀,這也主要是肺脾氣虛所致,應從健脾補肺上給孩子治療。
2看孩子的舌苔
3聽孩子的哭聲
一般來說,孩子哭鬧有三種原因。一是,本能的哭。本能的哭通常是孩子,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寶寶睡醒之後的“工作”,嗓音不嘶不啞,有節奏並充滿力量。此時,寶寶呼吸正常,麵色紅潤,無痛苦表情,精神和飲食也沒有異常。這種哭對寶寶的肺泡膨脹和呼吸肌的運動很有好處,父母可輕輕拍拍小寶寶,和寶寶說說話,或將寶寶抱起來逗玩,寶寶的哭聲會慢慢停止。
二是,無病哭鬧。寶寶哭鬧還可能是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向爸爸媽媽發出的信號,包括: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口渴了、撒嬌,等等。
三是,有病哭鬧。寶寶患病了當然也會哭,病症不同,哭聲往往也不一樣。
口腔炎、鵝口瘡、口腔潰瘍等引起的哭泣往往是邊吃奶邊哭,有時還會拒絕吃奶。
腸套疊等外科急症往往會使寶寶突然啼哭,哭聲緊迫,聲調高亢,臉色蒼白,表情痛苦,有時伴有出汗、嘔吐、便血等症狀,且間隙幾分鍾又再哭。這時,需要馬上將寶寶送醫院。
功能性腹痛引起的哭泣多發生在傍晚,寶寶煩躁不安,嚴重時哭聲劇烈,但幾分鍾後可能停止。這可能是腹中有了空氣所致。
急性喉炎也能引起哭泣,但哭聲往往嘶啞。
胸部有疾時會引起寶寶尖聲短促的哭鬧,並伴有兩眼發呆。
顱腦有疾時會引起寶寶尖叫,並伴有噴射狀嘔吐。
4看孩子的睡眠
入睡後撩衣蹬被,並伴有兩顴及口唇發紅、口渴喜飲或手足心發熱等症狀,中醫認為是陰虛肺熱所致。
入睡後麵朝下,屁股高抬,並伴有口腔潰瘍、煩躁、驚恐不安等症狀,中醫認為是“心經熱則伏臥”。這常常是小兒患各種急性熱病後餘熱未淨所致。
入睡後翻來覆去,反複折騰,常伴有口臭氣促、腹部脹滿、口幹、口唇發紅、舌苔黃厚、大便幹燥等症狀。中醫認為這是胃有宿食的緣故,治療原則應以消食導滯為主。
睡眠時哭鬧不停,時常搖頭,用手抓耳,有時還伴有發燒,可能是小兒患有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
入睡後四肢抖動,一驚一乍,則多是白天過於疲勞或精神受了過強的刺激所引起。
入睡後用手去搔抓屁股,而肛門周圍又見有白線頭樣小蟲爬動,可見於蟯蟲病。
熟睡時,特別是仰臥睡眠時,鼾聲不止、張口呼吸,這是因為增殖體、扁桃體肥大影響呼吸所致。
所以,細心的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睡態的異常,防治疾病的發生。
5查孩子的大小便
6瞧孩子精神
一般來說,健康的孩子精神飽滿、兩眼有神、容易適應環境,而生病的孩子情緒往往異常:
煩躁不安、麵色發紅、口唇幹燥,表示發熱;
目光呆滯、兩眼直視、兩手握拳,常是驚厥預兆;
哭聲無力或一聲不哭,往往提示疾病嚴重。
孩子年齡小,很多時候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就需要父母平時多觀察孩子,知道孩子為什麼哭、為什麼痛、為什麼臉色蒼白、為什麼舌苔發白等,從生活的點點滴滴關心幫助孩子,保證他們的健康。
五髒對五指,按摩孩子的雙手就可以治病
心經、肝經、脾經、腎經等每個經絡都有自己的循行路線,那麼一旦孩子的某個髒器出了問題,父母是不是必須找出相應的經絡循行路線來給孩子按摩呢?
當然不是,孩子的手指可以反映出五髒的健康狀況。在中醫文化裏,“髒器”是這麼寫的——“藏器”。中醫所說的“藏”,是內藏的意思。有內藏,就有外象。用中醫的觀點來理解,一根手指上就會有五藏。為什麼這麼說?人的手上是有皮毛的,在中醫理論上,肺主皮毛。所以皮毛的問題都跟肺氣有關,像皮膚病,就是跟肺氣有關的。那皮毛裏邊裹的是什麼呢?是肉,肉跟中醫髒器中的脾有關,脾主肌肉。肉裏麵有血,心血身脈。肉裏麵還有骨頭,骨頭是腎所主,骨頭是最收斂的,是最固斂的一個東西。還有就是筋,身體要想活動都要由筋來連綴的。那麼,筋的好與壞跟哪個髒器有關呢?中醫認為它跟肝有關,跟肝氣有關。肝氣實,則手能握,屈伸靈活;肝氣虛,則手指瘺軟或僵硬。就這小小的一根手指,中醫就可以看出心、肝、脾、肺、腎五藏來。具體來說是,大拇指對應的是脾經、食指對應的是肝經、中指對應的是心經、無名指對應的是肺經、小指對應的是腎經。
在孩子健康的時候,給孩子按摩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當孩子生病了,心肝脾肺腎的狀況就全都體現在5個手指頭上,哪個髒腑出問題了,就推相應的手指頭,舉手之間就能治病。
讓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可以鞏固先天之本
錢乙認識到孩子的生理特點是“髒腑柔弱”、“五髒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所以,在日常護理方麵,錢乙提醒家長要采用適當的方法來增強孩子的體質,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我們知道孩子的體質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孩子的先天體質完全取決於母體的健康狀況,一般來說,如果母親身體壯、氣血足,那孩子的體質就好;如果母親自身體弱多病、胃腸功能差、麵黃肌瘦、氣血不足,孩子體質也就虛弱。
對於先天體質好的孩子,我們隻需繼續維護即可,而對於那些先天體質弱的孩子來說,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落後了,如果父母再不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彌補,那孩子就永遠不會像先天體質好的孩子那樣健康成長。為此,父母應做好以下幾點:
1.努力讓孩子吃好
有統計顯示,全國青少年中的“小胖墩”和“豆芽菜”都在逐年增多。我們都知道“豆芽菜”是一種營養不良,其實營養過剩的“小胖墩”也是一種營養不良。
孩子在十歲之前,身體與智力發育快,身高、體重增長迅速,如果因為飲食不合理導致孩子營養不良,不但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情緒和性格,而這些將終生“陪伴”孩子,影響孩子成年後的生存質量。所以,父母要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保證孩子飲食合理、均衡。
此外,還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有的孩子盡管被家長非常盡心地照顧,可還是長不好,這種情況多見於先天不足、常常生病的孩子。這些孩子一生病就吃藥,吃藥後胃口被破壞了,不願意吃飯;而不願意吃飯的孩子抵抗力就會下降,更容易生病,生病後又要吃藥。這種反複使孩子的身體陷入了惡性循環,其根本原因是藥物破壞了孩子的胃口,影響了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家長必須學會保護和調理孩子胃、腸的方法,這也是保證孩子氣血充足、身體強健的很重要的方麵。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做父母的要了解一些營養知識,了解孩子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合理地為孩子安排一日三餐。
2.努力讓孩子睡好
睡眠是健康的保證。孩子睡得足、睡得好,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中醫有句話叫“胃不和則臥不安”,即為此意。胃、腸消化功能不好,對人體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氣血不足,而氣血不足又會造成身體虛弱,所以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映了身體的強壯與虛弱。而且對孩子來說,它還直接影響到性格、情緒和智力。現代社會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越來越多,這些都與睡眠時間不足、質量不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這一點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不要小看睡眠,不要占用孩子的睡眠時間讓孩子去學習那些將來並不一定會用得上的知識。隻有保證孩子的充足睡眠,才能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才能保證孩子的智力不受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