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錢乙:兒科施治理論的奠基者(2 / 3)

所以,父母要多關心孩子,幫孩子蓋好被子別受涼,平時多給孩子按摩,疏通經絡等,這樣孩子的睡眠質量一定會高。

3.努力讓孩子玩好

孩子一般都愛玩愛動,但父母卻怕孩子磕著累著,或者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就剝奪了孩子玩耍、運動的時間。

運動不但能帶給孩子強壯的體魄,同時還能發展孩子的智力,消除大腦的疲勞,讓孩子擁有開朗、堅強的性格,而且也是培養孩子高情商的最佳途徑。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輕視玩耍及鍛煉對孩子生長發育所起的作用,它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當你剝奪孩子鍛煉、玩耍的時間而讓他去做習題、上補習班的時候,你其實是在做“揀了芝麻丟西瓜”的不明智的事情,因為你讓孩子錯過了心髒、肺、骨骼等發育的最佳時期。這種對孩子身體所犯下的錯誤,是以後用什麼方法也彌補不了的,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長久的。

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聽從錢乙的建議,按照上麵說的去做,讓孩子吃好、睡好、玩好,那麼很快就會發現原先弱不禁風的孩子變得健康強壯起來。

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

宋神宗的姐姐長公主的小女兒病了,長公主派人請遍了京都的名醫,用遍了各種各樣的貴重藥品,女兒的病還是不見好,可把一家人給急壞了。正在這時候,聽人說山東有一位著名的兒科醫生叫錢乙,擅長治療小兒的疑難病症。長公主立即派人火速趕到山東,把錢乙請到了汴京。

錢乙看到孩子身體虛弱、臉色枯黃,原以為是得了什麼大病,當他檢查完以後,坦率地對長公主說這孩子得的是“富貴病”。錢乙說:“你的孩子,是平時吃的油膩食品太多了,脾胃阻滯,消化不良,不思飲食;穿得也過於暖了,缺少鍛煉,弱不禁風,難禦風寒。因此,身體瘦弱,臉色枯黃。這種病要治好很容易,但今後如果不加注意,即使這次把她的病給治好了,以後有可能還會再犯的。”

長公主聽了錢乙的話,便問他今後應該怎麼辦才好?錢乙說:“常言說:小兒無凍餓之患,而有飽暖之災。若要小兒安,須帶三分饑和寒。小孩子飲食次數不要太多,也不要吃得太飽,以免傷及脾胃。穿衣服最好輕薄一些,不要穿得太厚太暖,讓她多到戶外遊戲活動,這樣可以活動筋骨、暢通血氣,體格就會變得壯實。”

然而現在每到冬季,一些父母就給孩子加衣,裏三層外三層的,生怕孩子凍著。孩子在家,還整天緊閉門窗,以致室內新鮮空氣不足,孩子如同生活在一個“人造夏季”的環境裏。一些孩子不適應這種“溫室”的環境,體溫不斷上升,等父母發現時,孩子往往已經處於高熱之中,這樣便形成了現在常見的冬季“中暑”。

其實,錢乙早就告訴我們,帶孩子要“三分饑和寒”。人若受到寒涼,人體自然會調集衛氣分布於體表以禦寒,防止感冒。家長給孩子穿得過暖,就會形成過於溫暖的環境,人體在這樣的環境中毛孔會張開。沒有寒冷環境的刺激,人體也不會在體表形成防寒的衛氣。嚴寒的冬日,穿得再多,也有脫衣服的時候,誰敢保證孩子每一秒都待在暖和的地方?很可能就在脫衣服的瞬間,寒氣從孩子開放著的、沒有防寒係統的毛孔長驅直入,這樣孩子會很容易感冒生病。所以,在秋天涼意初起的時候,父母不要忙不迭地給孩子加衣,要讓其“三分寒”,以增強孩子的抗寒能力。

再一點是要孩子“三分饑”,即吃七成飽就可以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又是獨生子女,愛吃什麼就往飽處吃,尤其是吃些不易消化的肉食。孩子吃多了一是損傷脾胃,影響消化吸收,久之導致營養不良。二是造成胃腸食積。中醫認為,“久積化熱”為內熱,有內熱容易導致外感,易患感冒等疾病。

再有些家長,孩子不吃飯總是追著喂,殊不知,這會給孩子養成挑食和厭食的壞習慣。孩子不吃飯是因為不餓,餓了自然吵著要吃的,所以家長要知道“三分饑”的喂養經驗。

孩子是一個智能的生命體,有自己的接受能力和自然習性,父母不能一相情願地給孩子穿暖穿厚、吃這吃那,而是要“三分饑和寒”,這樣孩子自會平安長大。

孩子穿衣講究“三分寒”,是從宏觀上講的,而不是說讓孩子全身都應穿“寒”,正確的做法是“三暖三涼”。

三暖是:背暖、肚暖、足暖。

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減少感冒機會。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過暖則背部出汗多,反而因背濕而患病。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會肚子痛,從而損傷脾胃功能,影響到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另外,中醫還認為,脾胃與免疫功能有關,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睡覺時圍上兜肚,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腳部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皮膚神經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三涼是:頭涼、心胸涼、下身涼。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如果孩子保持頭涼、足暖,則必定神清氣爽、氣血順暢。

穿著過於厚重臃腫,會壓迫到胸部,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髒功能。穿著過厚,還容易造成心煩與內熱。

孩子在十歲之前,血氣都很旺盛,但是陰氣不足,此時他們下身的衣服宜薄不宜厚,如果下身過於溫暖,則有礙於陰氣的生長。

了解喂藥的禁忌,以防傷及孩子嬌嫩的髒腑

錢乙深知兒童的病理特征是“易虛易產,易寒易熱”,所以錢乙在處方用藥方麵,力戒妄攻、誤下與峻補,主張“柔潤”的原則。另外,錢乙告誡家長,在給孩子喂藥時,一定要知道一些用藥的注意事項,以免傷及孩子嬌嫩的髒腑。

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1.不能用糖給孩子解苦

孩子一般都怕藥苦而拒絕服用,尤其是一些中藥,父母為了讓孩子順利喝下,就在藥裏放點糖,或者喝完藥後就讓孩子喝糖水,其實,加糖後的藥劑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時也降低了藥效。這是因為,中藥的化學成分一般都比較複雜,一些味苦的中藥都具有特殊的療效。糖特別是紅糖中多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一旦與中藥裏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結合後,就會發生化學反應,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這樣就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藥效。

2.不可用果汁、牛奶、茶水送服藥物

給孩子服西藥時忌用果汁。這是因為果汗中含有酸性物質,能使藥物提前分解,或使藥衣提前溶化,不利於腸胃的吸收。而一些堿性藥品更不能用果汁送服,因為二者中的酸堿中和會使藥效大減。

此外,牛奶中含蛋白質、脂肪酸較多,易在藥片周圍形成一層薄膜將藥物包裹起來,從而影響機體對藥物的吸收。

茶葉中含有咖啡因、茶堿、鞣酸、矽酸等,如與藥中成分發生反應,會使藥物失效或產生不良後果。

3.不能給孩子服用成人藥

有許多家長在孩子生病時,因離醫院較遠,為了阻止病情或是為了省事,就給孩子服用成人藥。

7歲的小浩感冒了,小浩的爸爸便從家用小藥箱裏找出以前自己感冒時服用的藥讓兒子服下,當晚,小浩開始出現胡言亂語、無故發笑、幻視、幻聽等現象,精神異常興奮。後經醫生檢查確認,小浩是因服用過量藥物而引發藥物中毒。

小兒體內各組織器官未完全發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較差,家長切不可圖方便、省錢,而將大人的藥給孩子服用,否則,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

摩腹和捏脊可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錢乙說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髒腑嬌嫩,形氣未充,即小兒髒腑器官及體格發育尚未成熟,功能還不完善,與成人相比較,是處於髒腑未壯,精氣未充,經脈未盛,氣血不足,神氣怯弱的狀態。兒童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病理特點必然為發病容易,且治療失宜則傳變迅速。感冒、發燒、咳嗽、腹瀉,甚至肺炎等這些常見疾病往往經常發作,特別是那些非母乳喂養的兒童、斷奶期兒童、早產兒,在疾病流行等特殊時期更容易出問題。從根本上講,兒童多病的原因是體質差,免疫力不強。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兩個孩子吃了同樣的東西,一個生病,而另一個卻不會。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體質的差異。作為父母,首先要增強孩子的體質,提高孩子身體的免疫力。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百病生於氣”,提高小兒防病抗病能力就需重視調理氣機和脾胃功能。而摩腹和捏脊便可調理髒腑陰陽的平衡,改善小兒消化功能,大大增強孩子體質。

1摩腹

摩腹,起源於孫思邈的養生之道。摩腹,實際上就是對肚臍的一種按摩。肚臍附近的“丹田”,是人體的發動機,是一身元氣之本。經常給孩子按摩肚臍,能刺激孩子的肝腎之經氣,達到祛病的目的。

具體方法:在孩子進食以後三十分鍾開始摩腹,順時針進行,注意力量一定要輕柔,稍微帶動皮膚就可以了,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鍾30圈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腹瀉,就要改變摩腹的方向,要做逆時針方向的按摩。

1捏脊

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正常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捏脊是促進孩子生長發育、防治多種疾病的妙法。

具體操作方法:讓孩子取俯臥位,父母用雙手的拇指、中指和食指指腹捏起脊柱上麵的皮膚,輕輕提起,從龜尾穴開始,邊撚動邊向上走,至大椎穴止。從下向上做,單方向進行,一般捏3~5遍,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

捏脊能很好地調節髒腑的生理功能,特別是對胃腸功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可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但給孩子捏脊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應沿直線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膚鬆緊要適宜。

3應避免肌膚從手指間滑脫。

堅持給孩子做摩腹和捏脊,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現孩子胃口好了,身體也變得壯實起來。

讓孩子遠離寒濕的項原則

孩子是純陽之體,無論什麼季節,孩子的手都應該是溫暖的,如果孩子的手腳總是冰涼,舌苔發白,就說明孩子體內寒濕重。錢乙說孩子身體內寒濕重,會影響生長發育,而且體質極弱,易生疾病。所以,要想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就必須祛除孩子體內的寒濕。

造成孩子體內寒濕過重的因素主要有:經常使用抗生素;常喝冷飲,吃涼的東西;孩子總愛在空調房裏,很少出去活動;睡覺時不老實,喜歡蹬被子,胳膊老放在外邊……

體內寒濕過重是孩子健康的最大攔路虎,所以做家長的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正確的觀念,幫助孩子減少寒氣的侵入。

1別讓孩子光腳走路

現在很多孩子動不動就肚子痛、拉稀,究其原因主要和孩子喜歡光腳走路有關。現在大多家庭鋪有木板地、大理石地磚,進門時都要換鞋,但有些孩子沒養成習慣,進門把鞋一脫就光腳走在地板上。中醫自古就有“寒從腳下起”的說法,父母要注意讓孩子養成換鞋的習慣,千萬別讓其光腳走路,這樣可以避免寒氣入侵到孩子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