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以苦為榮,對我們來說,既是培育當代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樹立這樣一種苦樂觀和榮辱觀,即:能夠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即使需要曆盡千辛萬苦,也是快樂而光榮的;屍位素餐、碌碌無為,即使待遇再好,也是令人恥辱、讓人痛苦的。從而自覺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以吃苦為樂,以奉獻為榮,始終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做到以苦為榮,必須抗得住誘惑。生活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社會中,誘惑無處不在。如果不保持警惕,就可能被“糖衣炮彈”擊中。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頂不住眼前的誘惑,便失掉了未來的幸福。”耐不住清貧和艱苦,就可能在舒舒服服中迷醉,在風風光光中沉淪,就可能陷入困惑和苦惱之中。隻有時時以清貧砥礪青雲之誌,才能不被世俗所淹沒,不被誘惑所擊倒,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蕩蕩做事。
做到以苦為榮,必須祖國的事業奮鬥不息。以苦為榮,苦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吃苦中有所作為,促進祖國建設科學發展,得到廣大人民的承認和肯定,才是以苦為榮的根本價值所在。
用滿腔熱情詮釋奉獻
精神狀態體現一個人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工作標準和生活態度。精神狀態決定工作成效,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有什麼樣的工作成效,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事半功倍。
稻盛和夫認為,工作時應該保持戀愛一樣的精神狀態,應該迷戀工作、熱愛工作、擁抱工作。在旁人看來,“那麼辛勞、那麼艱苦的工作,太可怕了!簡直無法忍受,根本無法堅持。”但如果你迷戀這個工作、熱愛這個工作,那你就能夠承受,一切都不在話下。這就是熱情的力量。
航天人正是以滿腔熱情的精神狀態在奉獻,他們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和熱情。
他曾為仿製“1059”四處奔走,進行外協配套;他曾為建“三線”在邊遠山區度過17年美好時光;他曾擔任過三個型號和長征二號丙火箭的總指揮,創下了“十三戰十三捷”的輝煌。他就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二號丙火箭的原總指揮袁連啟。
袁連啟把自己的全部熱情都傾注在了研製火箭上。1993年7月開始,長城公司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簽了一份重要合同,實施“銥星”發射計劃。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共要為美國發射12顆衛星,這在當時是我國對外服務合同中最大的項目。
銥星是一個不規則的棱柱體,銥星係統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設計的一種新型的全球衛星個人移動通訊係統。針對此次發射任務,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設計為三級,是在長征二號丙火箭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級分配器,主要用於將衛星由初始停泊軌道送入630千米的最終圓軌道並釋放衛星。
袁連啟對這個艱巨的任務充滿了熱情,他親自帶領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研製隊伍,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保障工作。試驗隊的工作十分艱苦。但他的熱情並沒有因為環境的艱苦而減退。有一次發射任務是在冬天進行的,發射陣地異常寒冷,刮著北風,下著大雪。
但是鋪設電纜、導管時,戴著手套幹活不方便,需要摘掉手套,袁連啟二話沒說就摘掉手套,趴在雪地裏工作,他的手凍紅了,他的手指凍僵了,就搓搓手接著幹,大家都為他的工作熱情感動了,所有的試驗隊員都紛紛仿效。
天寒地凍,外麵是零下20多度的嚴寒,為了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疑點,袁連啟帶領隊員加班到夜裏1點多,有的時候甚至到淩晨4點,可是第二天上班他還是精力充沛,有人向他討教秘訣,他就告訴別人,我對航天有一顆火熱的心。執行發射任務期間,試驗隊沒有休息過周末和節假日,在18個月中他們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6次連續成功地將12顆銥星送入軌道。
工作熱情是第一位的,也是工作成果的原動力。如果缺乏熱情,即使有多麼美的願望,也無法變為現實。如果沒有熱情,我國航天人不可能把神舟飛船送入太空。航天人袁連啟就是憑借著愛崗敬業、全心奉獻的工作熱情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績。
工作其實就像一座煤山,熱情就是火種,用熱情去點燃這個煤山,工作就會燃燒起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熱情的態度是做任何事的必要條件。任何人隻要具備了這個條件,就能獲得成功。
我們從事的工作也許各不相同,但工作對我們的要求卻是相同的。對於自己的工作,要充分認識到它的價值和重要性,它對個人的工作態度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把它當做自己的使命,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源源不斷的熱忱,使你永葆青春,讓你的心中永遠充滿陽光。
正如有兩位偉人這樣說:“請用你的所有,換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而我們卻要這樣說:“請用你的所有,換取滿腔的熱情。”隻有投入自己的滿腔熱情,在自己的崗位上勇於奉獻,才能將工作做到優秀,才能得到他人的重視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