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祖父更加看好這個勤思好學而關心軍事的孫子,為了培養孫武的軍事分析能力,田書常常和孫武討論一些曆史上的著名戰役,引導孫武暢談自己的想法,必要時還親自去戰場的舊址考察。例如,齊桓公時期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少數民族帶兵十萬侵犯齊國,這樣強大的兵力恐嚇住了朝廷上下。在齊桓公一籌莫展之際,管仲提出滅敵對策,他說:“對方的兵力的確很強大,如果我們集合全部士兵從正麵與之相抗衡的話,恐怕也是以卵擊石,必定會損失慘重,甚至國家易主。但是,對方離開本土、跋山涉水、千裏來犯,如果我們能夠切斷對方的後備力量,燒毀他們的糧草,那麼至多三萬士兵就可以殲滅敵方了。”君臣一致同意管仲的建議,於是,齊軍派大將率軍一萬襲擊敵軍後路,由於支援不足,前軍官兵風餐露宿、士氣不振,加上思鄉心切,當兩萬齊軍搖旗呐喊從正麵與敵軍交戰的時候,敵軍亂作一團,不堪一擊,要麼投降要麼撤退。田書問孫武:“這場戰爭齊軍因何而勝?”孫武總結道:“作戰要講求奇正結合,當敵軍來犯時,在從正麵迎戰的同時,還要深思熟慮,尤其敵強我弱的時候,應當出奇製勝。因此,巧用計策出奇兵在戰爭中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像這樣,他把對每場戰爭的思考一一記錄在竹簡上並適時整理修改,有時整日思考而忘記了時間,偶有心得便高興得手舞足蹈。日積月累,竹簡占滿了大半個屋子。此外,祖父田書在朝廷為官結識了許多名將,時常帶著孫武拜會這些身經百戰、精通軍事的將領,幾個人圍坐在一起,暢談時事、各抒己見,聽著每場戰役的精彩片段,眼前仿佛掠過刀光劍影,言辭中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孫武對他們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先輩們的隻言片語或許能夠激蕩起孫武胸中千層浪,當奇思妙想劃過的時刻,孫武便迅速記錄下來。深厚的家族積澱和頻繁的思想交鋒,大大開闊了孫武的視野,一代兵家的軍事思想在沃土中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