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被摧毀的世界霸主:美國次貸危機真相
本章導讀
從2007年開始,熱起了一個詞語,即“次貸危機”。它頻繁地出現在紐約各大報紙上,強烈地刺激著美國人的眼球。它的出現,標誌了美國陷入一場無法避免的災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美國華爾街幾百年的輝煌成果被洗劫一空,世界霸主的金融版圖被殘酷摧毀。一家家投資銀行接連倒閉,轟然震蕩著美國股市上的每一個人的神經。
那些世界頂級金融家們怎樣都無法相信自己的的親身經曆。但報紙上的論斷卻已經十分明顯,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岌岌可危。按照常理,美國政府應當立即出來救市,實際上卻是——他們的反應比自己想象的要麻木,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想象到會有這樣的一天。
輿論壓力、始料未及的經濟衰退讓政府官員無不自亂陣腳,慌手不及。盡管隨後紛紛出台了各種對策,卻沒有一個能夠讓股市的低迷有所改善,相反,災情日益加劇,匆忙之中,美國也賠上了千億的資金。
次貸危機是如何形成的?它是怎樣觸動了美國的經濟脈門?
隻有揭開這背後的秘密,才能讓我們將美國危機的來龍去脈看得更加清晰。
次級債券—燒毀華爾街的火種
我當時也了解到一些次級抵押貸款的問題,但我確實沒有意識到這種融資行為的嚴重後果,大約到了2005年末或2006年初,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更沒想到它會引發如此大範圍的市場震蕩。
——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次貸危機——對於中國的普通投資者而言,仍是看不透的一個迷。大多數人單單知道它是引起美國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卻未能弄清其中的糾葛關係。畢竟,中美金融體製的不同,公眾對次貸危機的理解有限。
眾所周知,美國是采用超前消費模式的典型國家,貸款消費的情況非常普遍。從日用品到房子,從信用卡到汽車,凡是需要用錢支付的地方,無不存在貸款。用美國人的話說,就是要“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單從對經濟的作用上看,這種消費模式具有巨大的推動力,它拉動了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成為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可也正是這種為美國人所津津樂道的模式,為紐約的次貸危機埋下伏筆。
投資信貸行業的發達,致使美國產生種類繁多的貸款形式。其中,有一種就是次級貸款。這種貸款比較特殊,它通常是為那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提供的長期住房貸款。通常,這些人的信用等級不高,相對於其他人而言,缺乏足夠的償還能力,但為了刺激其購買住房,投資信貸銀行還是決定發放貸款給他們,所以,此類貸款就被稱為“次級貸款”,貸款人也就成了“次級貸款者”。
原本,從事次級貸款在信貸行業裏算不上大事情,但經過一次次評級打包,其影響力就被逐級放大了。
美國金融的創新發展異常迅速,這一點讓世界都不得不佩服。他們能讓任何與金融有關的東西在股市上被包裝上市,甚至不起眼的次級貸款也有幸被包裝了一次。
銀行家們認為與其將次級貸款的交易看做是“定事”,不如將它改造成金融衍生工具進一步變成賺錢的良機。金融高手們共同研討,很快就將利用貸款合同再次賺錢的方式構思出來——
根據常理,貸款人還款時,依據貸款合同將會償付一定比例的利息,也就是說,擁有合同的人將能夠得到一個利潤差。而銀行想到的就是要利用這一點來大做文章,因為,它們可以將貸款合同打包後放到市場上,像政府債券一樣賣掉。
在證券市場上,同一種債券的來路相比,投資者更關注這種債券是否會為自己帶來收益。所以,沒有人會排斥這類債券的出現。不過,傳統的投資人是不會輕易購買這些債券的,明眼人都能看到那上麵隱藏著很大的風險。
那怎麼辦?這也沒有難道銀行家們,他們立即想到,邀請專業的金融機構出麵,為這些打包的次級貸款合同評級。通過一個正規的程序,將其依次分為A.,B,C三個等級,再賣給金融投資者。投資者見上麵都有評級機關的審核,自然是相對安全的,且一般這些次級貸款打包後的債券收益率都非常高,因此,紛紛投入購買的行列。
在次級債券被送上股市售賣的時候,很多投資銀行也看到了其帶來的賺錢機遇。起初,這些商業銀行隻是幫助投資者進行次級債券的買賣,在運作的次數多了之後,發現自己也可以利用倒賣來賺錢。如此,這些投資銀行也插手了次級債券的買賣。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倘若僅是投資者買賣次級債券,即使市場上出現什麼風吹草動也不足以撼動美國的經濟,而投資銀行的介入,無疑讓次級債券的規模變得異常龐大。
不過,包裝次級貸款的行為並沒有就此打住,事情仍在繼續。
自從次級債券評級後,債券就有了三六九等。很多人隻購買A級的債券,剩下其他的債券還是賣不動。這回銀行家們就沒有辦法了。突然,有一部分保險公司站了出來。他們提出了一個看似順理成章的說法——既然有投資風險,保個險就沒事了。這回,人們就敢放心大膽的買入債券了。
一個環環相扣的次貸鏈條,就這樣完整的形成了。當人們認為它安全的時候,的確,這樣的鏈條極大地刺激了美國房地產和內在經濟需求的發展,但,當它不安全的時候呢?
2007年之前,美國的房價一直走高,次級抵押貸款生意興隆。因為,即使貸款人的無力償還貸款,還有房子可以用來抵押以填補資金缺口。但,進入了2007年後,美國的房價達到最高漲幅,已經不能再漲。沒多久,房市逆轉,房價下跌。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房子賣不出去,房價下跌,房產投機商當初從銀行借貸的錢還不上,於是就將房子甩給銀行。銀行雖然感覺到有點不值,但是也沒虧到那裏去,反正自己還有其他的業務。不過,這裏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次級貸款人還不上貸款,用房子抵押的時候,房子因貶值則無法帶來預期的利潤差額。原本,這些次級貸款合同都積攢在銀行手中,但現在它們在經過打包後,分散到了投資銀行和各個投資者手中。
也就是說,房價下降,將導致次級貸款合同貶值,再導致次級債券縮水,最後購買債券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投資者投資失利。
一個環節上出現差錯,就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讓整個係統爆發出問題。尤其是當一些投資銀行手裏拿著大筆的次貸債券還沒來得及轉手時,這些債券就等於是爛在自己手裏了。原本安然存在的星星火種,現在卻演變成燎原之勢!
自從2007年2月13日,抵押貸款風險浮出開始,情勢急轉直下,一發不可收拾。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公司因次貸危機造成的按揭貸款拖欠問題嚴重虧損,申請破產保護。同一天,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集團也因次貸危機的影響,宣布將由美國銀行收購。
這一消息,讓華爾街的精英們震驚了。 在美國金融界,雷曼公司和美林集團均是數一數二的投行巨頭,尤其是雷曼兄弟,它是全球最具實力的股票和債券承銷和交易商之一,其金融產品的投資者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的轟然倒塌,牽動了整個世界的資金神經,讓美國乃至世界的金融市場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昔日撐起華爾街財富的五根擎天支柱,如今卻有兩家獨立實體壽終正寢。這是不是也就在告訴人們,那個所謂“次貸危機”的東西來了?
毫無疑問,答案就是這樣的。
一周後,在美國高盛和摩根士力丹兩大投資銀行宣布轉型後,美國五大投資銀行全部倒塌。誰也沒料到,這些支撐著華爾街華麗殿堂的巨柱有一天會消失不見,而華爾街的金融結構徹底被打破,所有人都亂作一團。接二連三的狀況,讓美國人更加確定眼前見到的事實,那就是以往被世人看做是世界金融風向標的華爾街落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