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鵬開始思索一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發達國家的汽車企業,生產能力高出我們幾百倍之多,質量卻非常穩定;我們加工的產品數量並不多,卻經常出現質量問題。照這樣下去,我們豈不是永遠要落在別人的後麵!看來,光靠苦幹,“多幹活兒、少說話”是行不通的。“多幹活兒、少說話”,是老師傅們身上的閃光點,是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自己作為一名年輕人,無疑要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還要提倡巧幹,通過改進創新來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產品的加工質量。曾鵬要怎麼做才能把這種責任意識傳遞給大家呢?
1998年,機蓋班班長歇產假,工段領導決定,由曾鵬代理班長職務,負責班組管理。代理班長期間,曾鵬製定了一個班組管理製度——《職工日常行為規範》。在這個規範中,曾鵬提出6條要求,叫做“一巧、二學、三定置、四抓、五記、六檢查”,把“巧幹”放在了第一位。
在倡議大家巧幹的同時,曾鵬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了“六西格瑪”管理、“ISO9000體係”、“精益生產”以及“9471國際焊接標準”等先進的技術管理知識,為以後的“巧幹”——技改技革鋪路。為了將責任落實到位,曾鵬分析了每個工位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和設備運行情況,設計製作了一張質量提示卡發給組員每人一張,讓大家貼在每個工位醒目的地方,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從而避免質量問題重複出現。
崗位質量提示卡使用了一段時間以後,曾鵬根據提示卡在生產操作中的應用效果,又開始進一步的考慮。崗位質量提示卡的主要作用畢竟隻是“提示”,還不能起到根本上的防範作用,應該再研究一套質量控製方法,與之相配合,把責任落實到個人,達到有效防範質量問題的目的。2000年,與之配套的數碼相機係統問世了,曾鵬利用這一技術,製作了一套“工位裝配流程”。從代理班組長製定《職工日常行為規範》,到正式擔任班組長工作推出“崗位質量提示卡”和製定“工位裝配流程”,曾鵬終於使班組管理工作告別了粗放的模式,建立起了質量經濟責任考核製度,踏上了規範化、科學化管理的道路。
用心做事,是以負責、務實的精神做好每天中的每一件事;用心做事,就是不放過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並能主動地看透細節背後潛在的問題;用心做事,就是要讓自己比過去做得更好,同時比別人做得更好。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裏在《小王子》中有一句話,“隻有用心,人們才能夠正確地觀察。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所看不見的”。作為公司的一員,我們也要明白,在工作中,用腦工作隻能算是稱職,而用心工作的人,有著發自內心的敬業態度,才有資格走向卓越。成功從來不是隨隨便便的,它是一個漫長艱辛的過程,需要用心來慢慢鑄造,一個優秀的員工唯有用心才能讓自己的事業越做越大。
閱讀思考:
你是在用腦工作,還是在用心工作?為什麼要用心去工作?
知道不如做到,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我們將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發展,在每一個國家都要做到最好。除了這樣,別無他法。
——摩根財團前董事長兼 CEO 裴熙亮
“完成”和“完美”,雖然隻是一字之差,卻反映了平庸和卓越兩種不同的做事文化。一個僅能把事情“完成”的員工,我們隻能說他是一個能夠對自己崗位負責的人,而一個不僅能夠“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的人,其工作結果會成為其他同事的標準,他們對公司的價值和影響力就不僅僅局限於一個崗位了。
2004年,鄱陽女孩張春麗因家裏生活窘迫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5年後,她不但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大學學業,而且靠自己的勤奮獲得了更大的榮譽——200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從平凡的打工妹到全國勞動模範,耀眼的光環背後,張春麗留下了一串閃光的青春足跡。
2005年4月,張春麗隻身前往深圳,投靠在深圳打工的表哥,成為中顯微電子公司流水線上的一名女工。那一年,她隻有19歲。雖然與進大學深造擦肩而過,但張春麗心中的大學夢從未破滅。
從走上流水線的第一天起,張春麗就暗暗告訴自己:“過去不能改變,但一定要努力改變現狀。”2005年9月,她參加了廣東省成人高考,靠著紮實的功底順利考入深圳大學英語專業大專班,從此開始了“白天上班、晚上上學”的生活。學習期間,她每天一下班就往學校趕,困了就在公交車上打個盹,餓了就買個麵包吃。經過3年努力,張春麗順利拿到了深圳大學的專科文憑,又因成績優秀被學校保送專升本,繼續深造。
“要做就做最好”,從進公司開始,張春麗就給自己定下了這個目標。她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了流水線崗位的操作技能,髒活累活難活總搶在前頭。很快,張春麗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勤於學習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公司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工作一年後,領導將其從流水線調入人事部門,接下了全公司上下700多人的“工資袋”。
剛“上任”時,完全沒有做過人事工作的張春麗每天都要加班到淩晨。為了解相關情況,前任主管時常在夜裏11點還要被她電話“騷擾”。不久,她編製完善了公司薪酬管理的各項製度,還根據公司運作的要求和外部市場行情,重新建立了適應公司企業運營的薪酬體係,製訂了對骨幹員工的中長期激勵計劃。新的薪酬體係打破了該公司原來存在的平均主義分配體製,既確保公司整體薪資狀況的合理定位,又保證了薪資水平的對外競爭優勢,更讓員工看到了希望,在該公司當年的職工代表大會上獲得一致通過,並在一年的實施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和其他人相比,張春麗的生活總是格外忙碌。除了工作、學習,她還堅持參加義工活動。連續3年,張春麗都被評為公司“優秀員工”。2008年,她被授予廣東省“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2009年,她又成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不論什麼行業、什麼工作,既然在做,就應該做到最好。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如果你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機會。”當你選擇了一份工作的時候,你也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你可以選擇湊合著把活幹完,讓別人在背後指責你;也可以選擇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用行動贏得別人的尊重。
如果在一個公司中,員工們不思進取,往往也就注定了這個公司會在競爭中“潰不成軍”。在這一點上,絕不該存什麼僥幸心理。不要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要做到最好,你才能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不滿足於眼前的業績,不斷向更高處攀登,這樣的公司才能傲視群雄,執業界之牛耳。
職業是人的使命所在,是人類共同擁有和崇尚的一種精神。從世俗的角度來說,“做到最好”是敬業的組成部分,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手中捧著的唯一飯碗。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表現是最具體的職業道德,而最高的道德則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閱讀思考:
你平時工作是馬馬虎虎還是精益求精?是什麼原因導致你沒能完美地做好工作?
敬業的心,創造完美的果
不是要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事業中去,而是要把事業放到心裏麵去。
——IBM公司前總裁 小托馬斯·約翰·沃森
相信看過《大長今》的觀眾肯定被長今的精神感動過,長今精神在打動我們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職場啟示。
劇中,選拔禦膳房的最高尚宮時,太後來做評定,她出的第一道題是:利用百姓們平常不知道的那些可以吃的東西來做可口佳肴,希望借此幫助天下百姓渡過歉收難關。長今費盡心力買來上好牛骨熬燉牛骨湯,卻因違反太後出題的本意而落敗。
韓尚宮認為長今缺少做菜的誠意,就安排長今出宮去照顧一位命在旦夕的老尚宮。奄奄一息的老尚宮最大的心願就是吃到小時候哥哥拿給她的一把味道香甜的米。苦尋不到之時,長今發現廟裏的居士整日將米在太陽下翻曬。為了盡快達成老人心願,長今不顧居士的反對,將米放入鍋內炒幹,以為這樣與陽光下翻曬效果差不多且可以節省時間,但這換來的是老人的搖頭。後來廟裏的居士將剛收割尚未成熟的稻米蒸熟再曬幹,果然味道香甜,老人吃完後心滿意足地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