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故事

種姓製度是印度社會古老的封建等級製度,這個製度將人按不同職業分為由高到低的四個等級:婆羅門、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這種等級世代相傳,終身不變。不同階級的人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桌吃飯。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社會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是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婆羅門和刹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靠剝削為生,占據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

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甘地的家族就屬於這個等級。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甘地的祖先最初是做小本生意的,但從他的曾祖父開始,甘地家族就不再經商了。甘地的曾祖父憑著他的才幹,擔任了卡提阿瓦的波爾班達王國的首相。卡提阿瓦是印度西端一個小的半島,劃分有不少的印度聯邦,其中心在拉奇科特。

甘地的祖父烏雲昌德·甘地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他繼承父親的職位,擔任波爾班達王國的首相。後來,因為某種政治原因,他被迫離開了波爾班達,逃往鄰國朱那加特避難。當他前去拜見朱那加特國王時,曾舉起左手敬禮,並感激地說:“謝謝您的救命之恩,我會永遠銘記在心。”

在印度,用左手向人敬禮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尤其是跟國王這樣尊貴的人敬禮,這種行為很可能給他帶來殺身之禍。當時,國王的臣子們紛紛指責他說:“你怎麼對我們的國王這樣無禮呢?”

甘地的祖父立刻道歉,並解釋說:“雖然現在我被波爾班達王國驅逐,但我仍是波爾班達的人。當年我曾用右手宣誓,保證永遠效忠於波爾班達王國。現在,我雖然逃到貴國,但也不能違背自己立下的誓言,我也知道用左手敬禮很不禮貌,但這是不得已的事啊!”

聽了這番話,國王非常感動,不但原諒他的無禮,而且比以前更敬重他。不久這件事傳到了波爾班達,波爾班達國王很後悔將甘地的祖父驅逐,所以立刻派人迎接他回國,並恢複他首相的官職。

甘地的祖父有七個兒子,其中老五卡巴·甘地和老六杜爾希達斯·甘地先後當過波爾班達的首相。卡巴·甘地就是甘地的父親。

卡巴·甘地一共結了四次婚,他每次再婚都是因為前妻去世。他的前兩任妻子生了兩個女兒;第三任妻子沒有生育,最後一任妻子普特麗白生了一個女兒和三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兒子就是莫罕達斯·甘地。

卡巴·甘地為人正直不阿、豪爽忠勇,不管是平民還是貴族,他都一視同仁。他對國王忠心耿耿,對百姓愛護備至,隻要是對人民生活有益的事,他都竭力爭取,完全不計個人的利害,因此深受人們的愛戴。

當時,英國為了統治印度,便派了一位官吏到波爾班達來。他的隨從官員很多,一個個都非常神氣,而且目中無人,其中有一個人甚至輕蔑地說:“波爾班達的國王是個懦夫,腐敗無能!”

這時,在座的許多大臣敢怒而不敢言,都假裝沒有聽到似的,隻有卡巴·甘地挺身而出,向英國官員抗議說:“你雖然是英國人,但是也沒有權利毀謗我們的國王,你必須起來道歉!”

那位英國官吏不但不認錯,反而指責卡巴·甘地不尊重他,強迫他向自己道歉。卡巴·甘地斷然拒絕了這種無理的要求,結果被這些英國人綁了好幾個鍾頭。

這件事傳開以後,舉國震怒。百姓們都聚集起來,強烈譴責英國人的行為,並要求他們釋放卡巴·甘地。英國官吏知道眾怒難犯,隻好把他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