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卡巴·甘地是多麼剛直不阿的一個人。
卡巴·甘地擔任了多年首相,仍然兩袖清風,沒有為子女留下多少產業。他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他善於從實際生活中學習和總結經驗,因此他有足夠的能力解決最複雜的問題,並且能夠管理成千上萬的人。
他並不是很熱心的信徒,雖然信仰印度教,也隻是偶爾上寺院去膜拜而已。上了年紀以後,有一位博學的高僧勸他多讀古印度教的經文,因此他開始念起來,而且每天禱告的時候,總要朗誦幾段。
母親給甘地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顆虔誠聖潔的心。甘地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教徒,無論什麼時候,她都不會不禱告就吃飯。去毗濕奴神廟參拜是她每日必行之事,即使是生病也從未中斷過。
在印度,每當雨季來臨時,教徒們都要禁食,祈禱陽光重現,母親也不例外。有一年的雨季,母親對神發下重誓:“除非太陽出來,否則我絕不吃飯。”
印度的氣候就是這樣,旱季時不會下一滴雨。可是一旦進入雨季,天空整日都被烏雲籠罩著,幾乎天天下雨。因此,甘地很擔心母親:在這種濕漉漉的雨季,誰知道太陽要到什麼時候出現,母親的身體能受得了嗎?
甘地每天都期盼陽光出現,可是三天過去了,厚厚的雲層仍籠罩著天空,沒有絲毫出太陽的跡象。三天來,母親信守誓言,除了喝水外,不曾吃下一口飯。到了第四天,好不容易有一縷陽光從烏雲中射出來,甘地立刻跑進屋裏,興奮地叫道:“媽媽!太陽出來了,您可以吃飯啦!”
為了證實甘地的話,母親便親自出來看,可是當她出來的時候,那捉摸不定的太陽又躲到雲後麵去了。甘地兄弟幾個都很懊惱,埋怨那朵把陽光遮住的烏雲,母親雖然好幾天都沒吃飯,卻一點也不沮喪,反而安慰他們說:“不要難過,這都是神的旨意,神不許我今天吃飯,我們就聽從神的安排吧。”說完了這些話,母親又若無其事地走進屋裏,繼續做剛才的工作。
母親不但信仰虔誠,性情也很溫柔,更可貴的是她具有豐富的知識,對國內發生的事都很了解,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因此連宮廷裏的貴夫人也很賞識她的才智。
進入學校
甘地的童年在故鄉波爾班達度過,後進入當地的小學接受教育。甘地克服了很多困難才學會了乘法口訣。
甘地7歲那一年,不知為什麼,他的父親辭去了波爾班達王國首相的職位,改任拉奇科特王國的首相。因此,甘地一家便舉家遷居到120英裏外的拉奇科特。當然,甘地也轉學了。
自從轉學到拉奇科特以後,甘地就漸漸記事了,不過當時的甘地很害羞,每天準時到校,一放學就跑回家,不敢主動找別人談話,所以朋友很少。
小學畢業後,甘地進入一所中學讀書,但仍和小學時代一樣,幾乎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不過,在中學一年級時,卻發生了一件令甘地終生難忘的事情。當時的印度受英國統治,英國人害怕印度的學校對學生進行反英教育,便派齊爾斯督學到各地去視察。每當督學蒞臨一個學校時,便要舉行考試,當然,這次也不例外,齊爾斯督學說:“我要抽考你們班的英文。”
他當場念了五個單詞要學生們寫出來,其中四個甘地都寫對了,但隻有“茶壺”這個詞甘地怎麼也拚不出,正當他苦思冥想的時候,老師突然走到他後麵,用腳尖碰了他一下,原來他要甘地偷看鄰座同學的答案,可是甘地卻沒明白他的意思。事後甘地才知道,全班同學都作弊了,都得了100分,隻有他的成績最差。
老師很惋惜地說:“甘地,你真是太老實了,這樣會吃虧的。全班隻有你沒得滿分,如果我們班上每個人都拿滿分,一定會受到督學的誇獎,學校也會感到很光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