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奇科特到波爾班達有120英裏,坐普通馬車少說也要走5天。可是因為甘地和哥哥們的婚期已近迫近了,因此父親打算在3天內就趕到。但是他所乘的那輛馬車走到第三個驛站時,車身忽然翻了,父親也因此受了重傷。他擔心婚禮受到影響,仍然按期趕回來。回到家裏的時候,他渾身都包紮著紗布,可是婚禮還得舉行。父親隻好強忍痛苦,盡量裝得像沒事一樣,使婚禮得以順利進行。
就這樣,當時還什麼都不懂的甘地就糊裏糊塗地娶了嘉斯杜白為妻。甘地的兩個哥哥也因為太年輕就結婚,結果斷送了美好的前程。
甘地和兩個哥哥都在公立學校讀書,大哥的年級最高,二哥比他高一級。他們本來都是很愛學習的人,可是自從結婚後,他的大哥便不像從前那樣用功了,成績慢慢退步,最後連升級考試都沒有通過,隻好留了一級。二哥的情形更糟糕,他留了兩次級,後來連畢業都沒有熬到,便輟學了。
甘地的情形也不比兩個哥哥好到哪裏去。自從結婚後,他也不像從前那樣用功了,所以在三年級的時候,他得留級。他覺得留級是件很丟臉的事,所以便央求老師讓他升級,老師勉強同意了。
升入四年級後,甘地發現他們的課本大部分都是英文的,這令他覺得很吃力。
甘地想再回到三年級,但重回三年級要比留級更讓他覺得丟臉,所以他隻好打消這個念頭,咬緊牙關拚命努力。
所學的科目裏有一門古印度語,這個科目令甘地非常頭痛。古代印度語就是用於印度教與佛教經典的梵語。這一門學科是四年級的新科目,直到六年級甘地都沒有什麼收獲。當時教梵語的老師非常嚴格,更使他覺得索然無味。這時,他聽說有一位教波斯語的老師,講課詼諧風趣,很受學生歡迎,而且波斯語又比梵語容易學,所以有一天,甘地沒去上梵語課,而直接到波斯語教室旁聽。
這件事不知怎麼竟被梵語老師知道了,他把甘地叫了過去,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知道梵語很難學,但身為印度人,如果要研究本國的文化,就必須懂得梵文。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但隻要繼續努力,一旦融會貫通起來,你自然能從中發現許多樂趣。不要泄氣,好好把梵文學好。”
老師這番誠懇的勸告,使甘地感到非常慚愧,一向被認為是嚴肅刻板的老師,事實上卻時刻都在為學生著想啊!同時,甘地也領悟到,之所以覺得梵語難學,是因為他從未在這方麵下過工夫!
從此以後,甘地便不再上波斯語的課,重新回到梵語教室來。
這位對甘地影響極深的梵語老師,名叫潘第亞,直到現在,每當想起他時,甘地都會由衷地感激他的教誨。後來他能輕鬆地閱讀印度教梵文經典,完全是潘第亞老師的恩賜。
剛開的幾何課也很難,雖然老師很耐心地教他,他還是一竅不通。有時為了準備功課,甚至會緊張得睡不著覺,但是努力了一段時間後,甘地的成績終於有了起色。有一天,在苦心研究歐幾裏得的第十三條定理時,他忽然一下子全明白了。他這才發現,學習幾何跟爬山的原理是一樣的,往上爬時非常困難,但隻要越過山頂,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在學業上,由於受到很多良師的幫助,以及他自己的努力,雖然不至於像他的二哥那樣半途而廢,可是往更深一層來想,甘地還是覺得,過早結婚實在不是明智的決定。童婚這種傳統習俗不知葬送了多少印度青年在科學、藝術等方麵的才華。
吃肉的冒險
讀中學的時候,甘地有一個很親密的朋友。雖然他與這個朋友的友情維持了很久,不幸的是,這份友誼卻是他人生中的一個悲劇,給他帶來了終生遺憾。
這個同伴和甘地的哥哥是同班同學。甘地知道他的缺點,但仍把他當做一個忠實的朋友看待。甘地的母親和大哥曾警告他說:“莫罕達斯,你不要和他太親近,他不是一個好孩子。”甘地的妻子也和母親、大哥一樣,勸他疏遠這個朋友。隻是,大家越是警告甘地,反而越激起甘地要和他親近的決心,所以他辯解說:“我知道他有很多缺點,可是他也有很多優點,隻是你們沒有看到。他不會把我帶壞,因為我和他交朋友正是為了糾正他的缺點。如果他能改掉那些毛病,我相信他也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請你們不必為我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