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海軍而戰
在接受日本投降後,尼米茲上將在離開弗雷德裏斯克堡回到珍珠港。這裏有許多工作要處理--完成各種總結報告,停靠艦隊艦隻,安排兩百多萬軍人回國,人們稱此為"皮毯行動"。正如尼米茲向那些心急如焚的親屬們所解釋的那樣,將人員從太平洋複員回國比從大西洋複員需要更多的時間。他再次請求人們耐心等待。
幾天時間裏,尼米茲、金和福雷斯特爾發表了一些聲明,號召維持一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強大的海上武力"。這時候的美國海軍正處於曆史上的鼎盛期,二戰期間建造的艦隻數目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然而,隨著和平的來臨,要求陸、海軍進行裁減的呼聲日益強烈。一些美國人聽信了這樣一種宣傳,認為是原子彈贏得了這場戰爭,因而把能夠運載原子彈進行遠程轟炸的空軍看做是國家的首要防禦力量。他們認為投放原子彈將是未來戰爭中迅速取勝的捷徑,而強大的艦隊似乎不再是必不可少的了。
曾經指揮過空軍轟炸德國的卡爾·A·斯帕茨將軍說:"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保留海軍?我們保留海軍的惟一理由也許是某些國家還保留著海軍。而蘇聯隻有一支小海軍,或者說簡直沒有什麼海軍。我們確實不需要把錢浪費在海軍身上了!"
尼米茲認為,取消美國擁有的龐大艦隊是違背美國人根本利益的,他指出:"這種取消海軍艦隊的論調並不新鮮,在潛艇出現時,在魚雷出現時,在飛機出現時,都曾經叫嚷過。結果,這些認為海軍末日已來臨的"預言家"們隻是徒然喊啞了嗓子。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使海軍建設適應新式武器的發展。具有海軍傳統的聰明的美國人是決不會聽任海軍衰亡的!"
然而,華盛頓的態度與尼米茲的看法並不一致。他獲悉杜魯門總統根本沒有在"密蘇裏"號去紐約的航程中使用它,而是堅持要使用一艘不知名的驅逐艦。他在紐約中央公園匆忙搭起來的一個講台上做了演講,盡管是在"海軍節"這一天演講,杜魯門的演講中卻含有對海軍的不滿成分,如果認真聽的話,在全篇中部可聽出來。總統大部分時間談到歐洲戰場的勝利,始終不斷地表揚陸軍喬治·馬歇爾上將。他結束講話時表示希望他能勸說海軍與陸軍進行合作。
總統通篇演講的態度都是偏向於陸軍,而海軍則好像是後娘養的。尼米茲收到講稿,看出了其中的奧妙,海軍在杜魯門心中未占優先地位--這使得尼米茲更覺得有理由爭取任職海軍作戰部長。
然而,另一個問題使這事難於決定。在過去兩年的作戰中,尼米茲已獲得了軍種統一指揮的某種模式,一年多前,他曾建議做全軍性的推廣。他讚成設立一名武裝部隊的司令以充分的權力和責任統帥各軍兵種,雖然他認為在他活著的時候這種想法不會實現,但是在不遠的將來總是可以實現的。尼米茲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太平洋戰爭的勝利是由於各軍兵種的合作精神。
這種想法目前可能與自己所處的形勢大相徑庭,既然尼米茲當時已改變了這種想法,這事也就不宜再提了。一年多前,這種軍兵種聯合的主張似乎行之有效。在當時考慮由誰來承當戰略決策任務時,麥克阿瑟赫然出現於前,他竟然要讓陸軍進行組織和指揮戰略行動,這就損害了武裝部隊的其他軍兵種。
麥克阿瑟根本不理解尼米茲橫越中太平洋出擊的作戰方案,尼米茲當然明白采取此項行動的原因,這一作戰行動隻能由艦艇和飛機實施,步行的陸軍不包括在內。因此,尼米茲認為,其一個人不會擁有此種權力,也許一個與任何軍種無直接關係的人將能更適於、並能更為公正地擔任直接指揮的任務。但是此時,麥克阿瑟由於被委任為進攻日本的總司令,又是接受日本投降的主持人,又是駐日占領軍司令,眾望所歸,因而尼米茲認識到,他應付出全部努力以保護海軍的獨立與地位。從道義上講,他應盡一切所能以確保自己任職新的海軍作戰部長,他認為如果不這樣就可能使海軍的未來地位受到嚴重影響。
珍珠港並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地方。大多數的問題在華盛頓瞬息萬變。其他人的任職均迫在眉睫,即使尼米茲不樂於承認,他還是不信任福雷斯特爾,在這方麵也不信任杜魯門。如果克羅克斯和羅斯福總統仍在位,這一任命當穩操勝券。事實上,謠言四起,說是福雷斯特爾又改變主意,尼米茲不在考慮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