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茲在頗有影響的海軍協會出版的《海上力量》月刊上發表的《海軍無用了嗎?》一文,做了否定的回答。他在文章裏指出:海軍並非無用武之地。投擲在日本的原子彈本身就是海、空力量的尖兵。原子彈是由海軍用軍艦遠渡重洋安全地運送到西太平洋一個島上去的,而那個島上的敵人又是海軍迫使他們投降的。原子彈在那裏裝上飛機,如果沒有海軍把汽油運到那裏,飛機則不能起飛。他提醒讀者海軍將繼續承擔的責任:我們應該記住,海軍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支援美國軍隊去海外各地駐防。在這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認為有必要派部隊進駐許多國家。我們的部隊直到現在,仍留駐在德國、意大利、印度、中國、朝鮮和日本。
隻要有我們的部隊駐在那裏,隻要我們還要派部隊出國,海軍就要派部隊前去,把艦艇派到我們部隊駐地附近海域,不會威脅任何人,又不會引起別人的顧慮。各軍兵種統一行動、協調一致非常重要,他有利於互相支援,共同支持我國的國策。
海軍約有七項任務:保衛美國海岸;保護商運生命線;運送部隊;保障部隊登陸;保持對部隊不間斷的供應,與敵人海上部隊與運輸艦艇作戰;執行國家的外交政策。
海軍的另一職能是,軍隊在敵人國土上把它打敗之後,把部隊運送回國。如果沒有海軍,戰爭將在我國國土上進行。戰爭像球賽一樣,最好打到對方的半場去。他在《國家地理雜誌》發表《海軍是和平的保證》一文,呼籲人們注意和平時期發展強大海軍力量的作用。此外,他還在《國家商業》上發表《海軍:為和平進行投資》;在華盛頓的《新聞文摘》上發表《海軍仍不可少》,立場鮮明地捍衛海軍的榮譽和地位。
但海軍得到的經費卻並沒有顯著增加。人們認為他的講話非常感人,但從長遠的觀點看,他的工作卻是徒勞的。漂亮而且可以服役的艦隻被拆毀,配備齊全的強大的艦隊被整個送入港內封存,他提出的保衛國家海防的各項計劃漸漸地被人淡忘。
尼米茲在華盛頓時,他的家庭也興旺起來。小切斯特和凱特都當了家長,凱瑟琳和切斯特都因此感到高興。切斯特樂於獲得這種身份,也樂於領著孩子們在公園裏散散步,在朋友們和感興趣的記者們麵前露露臉。他們的小女兒瑪麗在加利福尼亞上學,這一家人個個都知道,又要團聚在一起了。切斯特·尼米茲高興卻又不安於這種家庭生活。
不管他在公開場合和私人團體內如何演講,也不管他在國會的許多委員會上和官場如何作證,海軍仍然繼續在裁減。1947年11月12日,即任職海軍作戰部長期滿前的一個月,這位頑強堅韌的上將提出他最後一次呼籲。他在總統的航空政策委員會上作證,聲明海軍應繼續在各地配備5793架飛機,並警告,海軍保衛國家的力量處於"危險的低劣狀態"。
次日,杜魯門總統既不通知也不做說明,即宣布任命路易斯·登菲爾德為新任海軍作戰部長。
切斯特·尼米茲雖然失望,卻有一種解脫之感,他為海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似乎都已落空,但他第一次感到雙肩已釋重負,他曾經肩負海軍全部作戰和人事工作的重擔。他此刻顯然感到相當的疲倦。他已經圓滿完成了任何海軍軍官所能完成的一切任務,他曾經指揮艦艇、教育軍官、製定戰略,擔任外交家、政治家、協議官員,他曾經在大、小艦隻上服役,在世界各海洋上航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作戰,同世界各國的普通水兵和最高司令打交道。他創造了巨大的成就,此時他準備休息了。
尼米茲第一次可以回到他早就思念的家人之中,成為家庭的一員。他們該買一座住宅,款待朋友,成為社會的一分子,享受文化生活,問寒問暖,和家人在一起怡享天年。
回去,回到加利福尼亞去……凱瑟琳和切斯特·尼米茲、南希以及那條老長耳狗弗雷科斯,乘上那部舊克裏西牌汽車……定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