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熒光屏上所出現的圖像吸引了無數的觀眾。電視機逐漸被人接受,早川德次生產的電視機銷售量漸增。早川德次從中獲取了高額利潤,這使日本企業家不禁眼熱,原來嘲笑早川德次的一些廠商也開始投資於電視機生產。
世人隻有拋棄了拐杖,樹立起自信,才能夠成為自主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成功。自信是進入成功之門的鑰匙,是獲得勝利的保障。一個人隻有相信自己,他的思想才會豐富他的言行,他才會自由自在。
自信能引導一盞生命的明燈。一個人沒有自信,隻能脆弱地活著;反過來講,因為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它可以改變惡劣的現狀,造成令人難以相信的圓滿結局。充滿信心的人永遠不會被擊倒,他們是命運的主人。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們每一個意念都充滿力量。如果你有強大的自信心去推動你的事業車輪,你必將贏得人生的輝煌。
戰勝自卑,改寫命運自卑,可以理解為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也就是個人由於認為在某些方麵總是不及其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自卑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各方麵能力、個人品質估計偏低的消極意識。這種人總是感到各方麵都不如別人,沒有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自卑是束縛創造力的一大危害。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說:人類的所有行為,要麼源於自卑感,要麼是對自卑感的超越。
自卑感是與生俱來的,存在於每個人身上,隻是程度不同而已。人們對改變現狀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因為人類的需要是永無止境的。但由於人類無法越過宇宙,跨過時空,無法擺脫自然的束縛,所以就產生了自卑。從哲學角度上講,人產生自卑是無條件的。
古人說,“有長必有短,有明必有暗”,所以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人人都有自卑的一麵。而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隻有戰勝自卑,才能成為一個自信的成功者。
自卑是成功的天敵。我們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曆:在我們樹立了去承擔某項任務的決心後,一旦自卑出現,並開始占據我們的心靈,它就會削弱我們的雄心,我們的情緒也就會慢慢地被懷疑主導,以至於動搖最初的信念和追求。於是那些我們在計劃中早已規劃的事情,那些我們早已確信完全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事情,就因此而永遠不會真正開始。我們開始自卑並不斷加深自卑的意念,這樣會導致最終的放棄。
這世上有許許多多人本來都具備的成功潛質,但他們卻因為懷疑和恐懼,而失去了完成事情的信心,這樣,他們實際上就已經喪失了成功的基礎。
就拿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來說,在1951年,英國的弗蘭克林從自己拍攝的X射線照片上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後,他計劃就發現做一次演說,但由於自卑,他躊躇再三,終於放棄了。1953年,科學家沃森和克裏克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從而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假說,使人們進入到生物時代,並因此獲得196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多麼可惜呀,若不是自卑,這個發現應該記在弗蘭克林頭上。自卑,使他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如果自慚形穢,那他就不會成為一個漂亮的人;如果他不覺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隱隱地有此種感覺,那他也成不了善良的人;如果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他將永遠不會是事業上的成功者。很難想像,一個缺乏自信心的運動員能夠登上世界冠軍的領獎台。正如拿破侖說的那樣:“默認自己無能,無疑是給失敗創造機會。”
可見,自卑是成就大事業的天敵,自卑的習慣一旦養成,任何小小的挫敗都將是致命的打擊。“逃避生活,責備自己”是自卑者最擅長的行為手段,“一事無成”也將是必然的結局。
信心是人類走向成功的巨大動力。而自卑卻是破壞性的,並且還會扼殺我們的努力。當一個人的頭腦充滿自卑感時,他就不可能為事業付出最大妁努力。許多人盡管受責任感的驅使而去工作,但他們卻仍然帶著懷疑、恐懼和擔憂的心態,這就使他們失去了遠大的理想,也使他們喪失了把事情進行到底的勇氣。
自卑使我們容易背叛我們試圖去完成的事業,使我們容易背叛我們所有待實現的目標。自卑更是決心和毅力的殺手,是希望和計劃的破壞者,是雄心的敵人。
而自卑卻來源於我們的內心深處,當一個人的大腦充滿了自卑感時,顯然,他已經不大可能從事任何建設性的、創造性的事情了。
每一種自卑情緒都會磨滅人們的希望,銷蝕我們奮進的鬥誌。
自信和自卑是一對孿生兄弟,幾乎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而且自信和自卑還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自信心強的人身上自卑的程度就會弱—些,反之亦然。所以,克服自卑同時也是建立自信的過程。
怎樣才能克服自卑心理,權立自信呢?
下麵這些具體的途徑和方法頗具操作性,有助於人們擺脫自卑,走向自信。
1補償法也就是通過努力奮鬥,突出自己某一方麵的特長,從而彌補自己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缺陷。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代償作用”,即揚長避短,把自卑轉化為自強的動力。
貝多芬從小聽覺就有缺陷,但在耳朵全聾後還克服困難寫出了優美的《第九交響曲》,他的名言“人啊,你當自助”成為許多自強不息者的座右銘。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出身微賤,且麵貌醜陋,言談舉止缺乏風度,他對自己的這些缺陷十分敏感。為了補償這些缺陷,他通過學習來汲取力量,拚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在燭光、燈光、水光前讀書,盡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陷做了全麵的補償。他最終擺脫了自卑,並成為有傑出貢獻的美國總統。
由於自卑,人們會清楚甚至過分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就促使其努力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礪,而堅強的性格正是獲取成功的心理基礎。在補償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
不甘自卑,發憤圖強,積極補償,是醫治自卑的良藥。一代球王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緊張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場上的佼佼者,卻無端地懷疑自己,恐懼他人。後來他積極調整心態,專注踢球,保持一種泰然自若的心態,從此便以銳不可當之勢進了一千多個球。球王貝利戰勝自卑的過程告訴我們:不要懷疑自己,貶低自己,隻要勇往直前,付諸行動,久而久之,就會從緊張、恐懼、自卑中解脫出來,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積極地進行心理補償,才能激勵自己達到更高的人生目標。心理補償是一種使人轉敗為勝的機製,如果運用得當,將有助於人生境界的拓展。但也要避免好高鶩遠,追求不可能實現的補償目標,要防止受賭氣情緒的驅使。
2挑戰自我法你可能聽說過喊出“瘋狂英語”的李陽。他的經曆和轉變就足以說明成功始於覺醒——自我挑戰,變自卑為自信。李陽的英語本來不行,曾連續補考。但從大學二年級的下半學期開始,他居然發明了一種“瘋狂英語”的學習方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童年時,李陽隨父母去了遠在新疆的一座小城。那時候,由於物質貧乏,環境艱苦,加上父母心情不好,小李陽經常忍饑挨餓,挨打受罵。他自己說:“我小時候曾是一個自卑、膽小又自閉的孩子,在我心中長期活躍著一些不好的、可怕的東西,使我一直成為生活和學習中的失敗者。直到有一天,另一種東西被喚醒,它們就像陽光下的冰雪一點點消失了……”
李陽把自己“心中那些不好的、可怕的東西”戲稱為“五個壞小子”:懶惰、軟弱、自卑、自閉、惡作劇。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看過李陽的自傳資料後“診斷”說:“李陽在童年和少年時期,是一個很平庸的孩子,甚至有些方麵還表現出病態和智力低下,看不出有任何天才的痕跡。”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他從一個自卑而平庸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有所作為,走向成功的人呢?李陽好像有點拿不準似地說:“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也許是我找到了一種成長的感覺,開始有意識地改變以往的習慣……也可能是我喚醒了什麼,喚醒了隱藏在壞習慣背後的好東西……”
是的,李陽的轉變就在於挑戰自我,喚醒了積極的自我意識。
李陽,從一個家長、老師、街坊鄰居都認為不可救藥的“問題少年”而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人。這說明了什麼呢?
這說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挑戰自我,走出自卑的囚籠!都可以再造一個新的自我,走向成功之路!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記得在一期《中國婦女》上發表過日本中山事務所所長中山真理女士訪華的談話。她說:“我最近與一些中國青年接觸,發現他們有一句口頭話,就是‘沒辦法’。我聽了很難受。中國這些年來的改革開放,在我看來,已經使中國變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國家,為什麼總要說自己不行,處境不好呢?幹事情不去尋找可能性而大談不可能性,這難道是中國人習慣性思維的方式嗎?我想,一個真正有發展的民族和有發展的人,是既不該自我陶醉,自以為是,又不會顧影自憐,更不能在自虐中尋求滿足的。曆史和世界的發展不會為你停頓,請把‘我不行’,‘沒辦法’這些話拋到一邊去吧!”
真理女士的這番話確實有真理性,但在實際中問題卻沒這麼簡單。口頭上常說“命不好”,“沒辦法”的人也不是不想發展自己,爭取成功,而是在生活中感覺到發展自己,取得成功太難了。他們認為,關鍵不在於想不想成功,而在於總是碰不上合適的機會,也沒有什麼人重視和幫助你,自己又很平凡,沒有特殊的本領……主要就是沒有“靠山”和機遇,自己能有什麼辦法呢?顯然,怯懦者或失敗者最為可悲可怕的不在於自己的處境與條件,而在於自己的消極心態,在於這種聽天由命,自卑自戕的精神狀態。列寧說得好:“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與之作鬥爭的奴隸是革命家。不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甘願過著默默無言渾渾噩噩的奴隸生活的奴隸是十足的奴隸。津津樂道地讚賞美妙的奴隸生活並對和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盡的奴隸是奴才。”這話說得真是一針見血。我們有什麼理由說“我不行”,“沒辦法”呢?即使可能經過頑強奮鬥而沒有完全實現自己的目標,那又有什麼關係?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和提高了自己吧?經過奮鬥後的失同成功一樣有價值,這與甘願失敗,不戰而降是根本不同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還未出世就打了勝仗的那場戰爭呢?“停下來想一下你自己,”遺傳學專家阿蒙蘭·辛費特曾經說:“在這世界的全部曆史上,從來沒有別人是和你完全一樣的。在那無限遠的將來也是絕不會再有另外一個你的。”
你是一個極其特殊的人。為了你的出生,進行了很多次鬥爭,而且必須得到勝利的結果。試想,參加大戰的精子細胞,多至幾千萬,隻有一個得到勝利——就是造成你的那個!那是一場需要達到一個單一目標,即一個含有微細核子的寶貴卵子的大競賽。精子們所爭奪的目標,比針尖還要小。精子本身,也小得要放大幾千倍,肉眼才能看得到。可是你一生中最具決定性意義的戰局,就是在這樣極精微的程度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