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忠告五:做“獨立”之人1
李嘉誠很早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父親去世時,李嘉誠剛剛15歲,他沒有依賴任何人,自己掙錢養活母親和弟弟妹妹,他今天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拚得來的。
他對兒子的要求也是首先要獨立。事實證明,李嘉誠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成功的父親。一次,剛學會走路的二兒子,不小心碰上一塊石頭,立刻嚎啕大哭,邊哭邊望著大人,希望大人能來哄他、拉他。此時,李嘉誠阻止其他人去安慰孩子。李嘉誠想以此讓孩子懂得,凡事要靠自己去努力。
兩個兒子在美國讀大學時,李嘉誠隻支付倆人的生活費,至於零花錢則靠他們打工去掙。兩個兒子雙雙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正當他們躊躇滿誌,意氣風發,想在父親的公司大顯身手時,李嘉誠卻對他倆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見兄弟兩人有些發愣,李嘉誠又對他們解釋說:“別說我隻有兩個兒子,就是有20個兒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還是想讓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來證明你們是否合格來我公司任職。”
兩年後,大兒子開設的地產開發公司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地產公司,二兒子的銀行也辦得有聲有色。
獨立是立身之本我們在這裏所說的獨立或獨立性是指人能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解決問題以適應社會,求得自身生存和發展並能推動社會發展的個性心理品質。獨立性是一個人能夠料理個人生活,獨立處理問題,做出決定的能力,它不僅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人適應社會,在社會上立足的一個基本素質。
獨立性是心理成熟的心理基礎。獨立性包括獨立意識及獨立生活能力兩大部分。
獨立意識又包括:(1)獨立認識。如獨立思維能力以及獨立見解,即遇事有主見,而不是人雲亦雲。(2)獨立情感。指自己的好惡愛憎主要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受他人影響形成的。(3)獨立意誌。首先是指有獨立的意向,不願依賴他人。其次是指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生活中的選擇、決策,而不是盲從他人的意誌。
獨立生活能力又包括:(1)照料自己的能力。如會從事日常家務以及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常見問題等。(2)養活自己的能力。主要是指能夠從事某種社會職業,獲取經濟收入並以此謀生的能力。
做獨立的人,就是要樹立事事靠自己的信念,不要妄想依賴別人為別人準備好一切,自己坐享其成。
“在我的生活中,我就是主角。”這是中國台灣作家三毛的自信之言。
你是你命運的主人,你是你靈魂的舵手。
生命當自主,一個永遠受製於人,被人或物“奴役”的人,絕享受不到創造之果的甘甜。人的發現和創造,需要一種坦然的、平靜的、自由自在的心理狀態。自主是創新的激素、催化劑。人生的悲哀,莫過於別人在替自己選擇,這樣,即成為別人操縱的機器,而失去自我。
成功者總是自主性極強的人,他總是自己擔負起生命的責任,而絕不會讓別人駕馭自己。他們懂得必須堅持原則,同時也要有靈活運用的策略。他們善於把握時機,摸準“氣候”,適時適度,有理有節。如有時需要“該出手時就出手”,積極奮進,有時則需稍斂鋒芒,靜觀事態;有時需要針鋒相對,有時又需要互助友愛;有時需要融入群體,有時又需要潛心獨處;有時需要緊張工作,有時又需要放鬆休閑;有時需要堅決抗衡,有時又需要果斷退兵;有時需要陳述己見,有時又需要沉默以對;有時要善握良機,有時又需要靜心守候。人生中,有許多既對立又統一的東西,能辯證待之,方能取得人生的主動權。
善於駕馭自我命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在生活道路上,必須善於做出抉擇:不要總是讓別人推著走,不要總是聽憑他人擺布,而要勇於駕馭自己的命運,調控自己的情感,做自我的主宰,做命運的主人。
獨立的人,能傲立於世,能力拔群山,能開拓自己的天地,得到他人的認同。勇於駕馭自己的命運,學會控製自己,規範自己的情感,善於布局好自己的精力,自主地對待求學、就業、擇友,這是成功的要義。要克服依賴性,不要總是任人擺布,讓別人推著前行。
有些人一遇到什麼事,首先想到的是求人幫助;有些人,不管是有事沒事,總喜歡跟在別人身後,以為別人能解決他的一切疑難。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到處都是。
這樣的人,就是缺乏有依賴心理的人。
遇到什麼事、什麼人,首先想到的是別人怎麼看,怎麼想;然後,在做什麼事的時候追隨別人,求助別人。這就是對別人的依賴。
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別人做了以後自己才敢去做,凡事不相信自己,不能自作主張,不能自己決斷。這也是對別人的依賴。
這樣的人,在家中依賴父母、兄弟、愛人,在外麵依賴上司、同事,一天不依賴,他就一天也做不了事。要是沒有人在他的身邊,他會不知所措,變得緊張、慌亂,失去方向。
這樣的人,是人格沒有成熟、不健全的人,是身體懶惰和心理懶惰的人。
彭暉是四川人,北大計算機係學生。
彭暉原是一名好學的優秀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期末考試之後,他總是問老師:“這次誰考第二名?”因為他知道,自己準考第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高智商的優秀生,在生活上卻是一個低能兒。
從小學到中學的12年,由於他學習成績好,深得學校老師們的稱讚和父母的厚愛。父母為了使他集中精力讀書,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家中什麼活都不讓他幹,做飯、洗碗、洗衣服等事,也從不讓他學著幹,甚至他的床鋪也是父母替他收拾的。每次吃飯都是母親把飯端到他跟前。真可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而,到他十七八歲時,和他同歲的別家的孩子,什麼活都能幹,也都會幹,而他卻連做飯、洗涮的基本勞動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