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3)

第10章

戰場上的主客說到底就是主動權操在誰手,誰奪取了戰場主動權誰就是主,反之就成了客。誌願軍撤離漢城,李奇微大軍緊逼,戰場主客關係逆轉,主動權從誌願軍手中轉到李奇微手中。麵對這種局麵,毛澤東和彭德懷決心舉行反攻,扭轉被動局麵,重新掌握戰場主動權。就是說,要立即進行誌願軍入朝以來的第五次戰役。

彭德懷主持召開作戰會議,商討第五次戰役的計劃。彭德懷決心在鐵原、金化以南打擊李奇微,消滅他幾萬人,遏製敵人進攻勢頭。

會議一開始,洪學智首先發言:“我主張把敵人讓到鐵原、金化以北再打。如果在鐵原、金化以南打,我們一出擊,敵人往後一縮,不容易達到毛主席說的成建製消滅敵人的目的。把敵人放進來,我們可以攔腰一截,容易解決問題。同時,剛入朝的部隊也可以以逸待勞,多一些準備的時間。”

洪學智的意見和彭德懷的決心不相符,他搖頭說:“我們不能再退了。把敵人放進來壞處很多,鐵原是平原,是開闊地,敵人坦克開進來,對付起來很困難。另外,讓敵人打進來,物開裏那兒還儲存著大批物資、糧食,怎麼辦?不行,不能把敵人放進來,還是在鐵原、金化以南打。”

可是,彭德懷的意見沒有獲得與會的大多數人的讚同,不僅洪學智反對,第一副司令鄧華、參謀長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都發言讚成洪學智的意見。副司令員韓先楚因為身在前線,沒有參加會議,但他同意洪學智的看法。鄧華的意見最有代表性,他說:“我同意洪學智的意見,應該把敵人放進來打。眼下,第3兵團、第19兵團即將開進來,第9兵團也剛剛進來,地形都不熟悉,行動也很倉促。把敵人放進來,一是我們可以準備得更充分些,可以以逸待勞,另外,也可以進一步把地形摸熟。”

彭德懷還是擔心物開裏的物資。洪學智拍著胸脯打包票,保證兩夜之內把全部物資搬運完。他之所以敢這樣說,是因為誌願軍現在的後勤保障得到了較大加強,蘇聯援助的大批汽車已經開進朝鮮,高炮部隊也得到了加強,汽車兵們在和美軍飛機反複的較量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對付敵機的辦法。

彭德懷沉思良久,還是在擔心:“你們的意見也有道理,我考慮的是戰場太狹窄,把敵人坦克放進來不好打呀。”

洪學智堅持自己的意見:“敵人坦克放進來固然不好打,可是我們打出去更不好辦。我們往前進,敵人往後退,我們是靠兩條腿,敵人是坐著汽車跑,我們戰士又疲憊,地形又不熟,追不上敵人的汽車。另外,打遠了怎麼供應啊,供應線也接不上啊。”洪學智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李奇微已經窺探到了誌願軍的弱點,那就是誌願軍隻能支撐一周,超過一周就會自動停止攻擊,因為他們帶的彈藥幹糧用完了,必須停止等待補充。上次李奇微就是抓住誌願軍這個弱點,把中朝軍隊從三七線趕回到三八線。

彭德懷還有一個更大的擔心,那就是美軍再在誌願軍背後搞一次登陸,就像戰爭初期在金日成背後登陸一樣。他想趕在美軍沒登錄前搶先發起進攻,粉碎美軍的登陸企圖。他見大家都不讚成自己的意見,有點惱火,滿臉不高興地質問:“這個仗你們到底打不打?”

大家見僵持不下,隻得說我們的意見隻是供參考,最後的決心當然還是由彭總下。會議不歡而散,彭德懷起草戰役電報,當然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打。

但是,洪學智還是擔心,他總是覺得按照彭德懷的打法心裏沒底。畢竟他也是經久戰陣的沙場老將,直覺強烈地告訴他自己的打法是對的。

於是,在中午吃飯的時候,他再次小心翼翼地向彭德懷進言:“老總啊,我當參謀的有三次建議權,我已經向您提了兩次,現在我再向您最後一次建議,至於怎麼打,最後還是由您決定。”

但是,彭德懷心裏的擔心很強烈,他最終沒有采納洪學智的建議。

麥克阿瑟被罷官後,李奇微前往日本接替他的所有職務。詹姆斯。範佛裏特中將接任第8集團軍司令官。此人一直在野戰部隊廝混,是從士兵晉升上來的,被譽為“士兵出身”的將軍。二戰結束後,他在國內任司令官,負責部隊的教育訓練,並陸續將十幾萬美國補充兵員送往朝鮮。現在,他親自來朝鮮擔任作戰指揮,自有一番勃勃雄心,要比李奇微幹得更好。

李奇微擔任新職後,為貫徹杜魯門的既定方針,再次越過三八線,並計劃以側後登陸配合正麵進攻,在朝鮮蜂腰部元山至平壤一線建立新防線,取得政治軍事上的雙贏。他命令空軍轟炸誌願軍後防交通、物資囤積地和部隊集結地。命令海軍加強對元山、新浦、清津江諸港的炮擊和襲擾。但是,他沒有發動登陸作戰,因為美軍連續兩個月進攻損失嚴重,士兵疲憊不堪,眼見大批誌願軍新部隊開進朝鮮,擔心向他發動新的進攻。

4月19日,美軍第24師、25師進至鐵原附近,在敵軍整個戰線上形成了突出部,給虎視眈眈的誌願軍提供了實施圍殲的機會。

此時,誌願軍大批後續部隊源源入朝,加上人民軍的部隊,總兵力達到130萬人,4個地麵炮兵師,3個高炮師開進朝鮮。

第3、第19兵團全部換上了蘇式裝備,各師都成立了炮兵團、高炮營,各團增添了無後坐力炮連、高射機槍連、120毫米迫擊炮連。

這些部隊和裝備使全軍上下充滿樂觀情緒和輕敵思想,大家普遍認為,從北到南,一推就完。

4月6日,誌願軍黨委第5次擴大會議在金化郡上甘嶺進行。

第二番入朝部隊3兵團、9兵團、19兵團的司令員、政委宋時輪、楊得誌等都參加會議。3兵團司令員陳賡因病沒參加會議,由副司令員王近山代為出席。誌願軍14個軍軍長、政委除38、60軍外,全部參加會議。另外,還邀請了朝鮮人民軍高級幹部參加。會議緊緊圍繞第五次戰役,就如何加強運輸、步炮協同、敵後配合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的研究部署。

既然敵人兩個師脫離主力,形成了突出部,彭德懷決定第五次戰役4月22日晚發起。誌司總部向全軍發布政治動員令:第五次戰役就要開始了!大量殲滅敵人幾個師的光榮任務,已經落在同誌們的肩上。

這次戰役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它是我軍取得主動權與否的關鍵。我們要力爭戰爭時間縮短,因為它符合中朝人民的利益;我們要力爭這個仗打勝,因為它有勝利的條件。我們向敵人出擊了,為中朝人民立功的時機已到!我們的戰鬥口號是:全體動員起來,發揚艱苦奮鬥、克服困難的精神,爭取每戰必勝!保持革命光榮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