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名菜(1 / 2)

張澤替自己解了蘇家姐妹的糾纏,孟鈺本想感激才是,但一想起守門那大漢,便來了氣:“哈哈,我怎會嫌歸雲莊夥食不好,誰不知道張莊主仆人吃的,都比皇帝好。Ww WCOM隻是你歸雲莊門檻太高,我即使輕功絕世,隻怕也邁不過那道檻啊。”

張澤早已從鴛鴦雙俠夫婦那裏得知,看門大漢為難孟鈺兩人,如今已然聽出話裏意思:“我歸雲莊素來喜好江湖朋友來訪,如果門檻高,使江湖朋友與張某生嫌隙,張某便拆了那門檻。”

手掌拍了拍,那守門的十幾個大漢已被幾十個刀斧手架刀在脖子押到孟鈺身前。

張澤怒道:“你們這幾個奴才,好大的狗膽,敢攔下第一大幫孟幫主進莊,我告訴過你們孟幫主來了要向我一聲,竟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現在你們還不跪下磕頭求孟幫主消氣。”

一個大漢狡辯道:“孟幫主沒有請帖,我們怎麼知道是他老人家?”

張澤一掌拍下去,那大漢七竅流血而亡。

其它大漢見狀急忙跪下磕頭,把大理石地板磕得嘣嘣響,不一會兒前額便血肉模糊。

孟鈺本來感覺沒有請帖,這些看門大漢不許他進理所應當,隻是覺得那幾個大漢傲慢,所以想讓張澤訓斥一番,豈知張澤對手下竟如此狠。

孟鈺笑道:“哈哈,都怪乞丐我沒帶請帖,不能怪他們,張莊主叫他們停下吧。”

張澤道:“孟幫主消氣了就好,可我的氣沒消。”

隻見他手一揚,站在那些大漢身後的刀斧手,手起刀落,十幾顆人頭便滾在地上,他們的脖子在噴血,掉在地上的頭的眼睛還睜著,似乎死不瞑目。

孟鈺,白玉簫和鴛鴦雙俠看到這血腥的場麵,不禁欲嘔。

張澤眼光移到白玉簫身上:“這位少年便是夜闖元帥府,救出鴛鴦雙俠的白玉簫少俠吧。”

白玉簫恭了恭手:“少俠不敢當。”

“果然英雄出少年。孟幫主現在門檻沒了,咱們現在請進莊吧。”

幾人走進莊裏,走過幾個回廊後,便來到了一個大廳,大廳寬廣,可容納千人飲宴。

此時廳裏已擺滿桌子,桌子上擺滿酒菜,武林群豪圍桌而坐,見張澤進來,皆離座起身,張澤擺了擺手,又都坐下。

白玉簫一進廳便覺酒菜香味撲鼻而來,他和孟鈺,鴛鴦雙俠尋了個座位坐下,隻見桌上酒菜無不是下名菜,孟鈺看後口水狂流,笑道:“哈哈,今有口福了,這些都是南地北的名菜,我可都吃過。”

他指著一道菜道:“這道便叫水晶肴蹄,是鎮江酒樓的名菜。”

白玉簫順他手指看去,隻見那菜肉紅皮白,光滑晶瑩,鹵凍透明,猶如水晶。

孟鈺吃了一塊肉,笑道:“瘦肉香酥、肥肉不膩、酥香嫩鮮,若再佐以薑絲和鎮江香醋,更是別有一番風味。鎮江酒館曾有客人題詩讚曰:風光無限數今朝,更愛京口肉食燒,不膩微酥香味溢,嫣紅嫩凍水晶肴。”

聽他這麼,白玉簫和鴛鴦雙俠也伸出筷子,吃了起來,心裏直呼好吃。

孟鈺道:“這菜好吃,菜背後的故事更有趣。”

藍英笑道:“你快。”

“有一次張果老接到王母娘娘的請柬,請他去瑤池赴蟠桃宴。半路上路過鎮江府,張果老忽然嗅到一股奇異的香味,仔細一看,原來是水晶肴肉散出的香味,不由饞蟲撓心,便變成一個老頭買了一些,飽餐一頓,繼續上路。快到瑤池時,忽然對赴蟠桃宴沒了興趣,心想水晶肴肉如此好吃,何必再赴蟠桃宴,於是掉轉毛驢,打道回府了。”

三人聽後,不覺有趣,白玉簫指著一道魚問:“這道菜呢?”

孟鈺笑道:“這道我在臨安西湖菜館吃過,叫西湖醋魚,又叫“叔嫂傳珍”,是用西湖鯤魚做的,這魚肉嫩美,帶有點蟹味道,鮮嫩酸甜,肉滋別具特色。”

四人動起筷子夾了塊魚肉吃,果然如孟鈺所。

白洪忍不住問道:“這道菜為什麼叫“叔嫂傳珍”?”

孟鈺飲了口酒,清了清嗓子:“這背後有個故事:相傳以前有宋姓兄弟兩人,滿腹文章,很有學問,隱居在西湖以打魚為生。當地惡棍趙大官人有一次遊湖,路遇一個在湖邊浣紗的婦女,見其美姿動人,就想霸占。派人一打聽,原來這個婦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陰謀手段,害死了宋兄。惡勢力的侵害,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憤,兩人一起上官府告狀,企求伸張正義,使惡棍受到懲罰。他們哪知道,當時的官府是同惡勢力一個鼻孔出氣的,不但沒受理他們的控訴,反而一頓棒打,把他們趕出了官府。回家後,宋嫂要宋弟趕快收拾行裝外逃,以免惡棍跟蹤前來報複。臨行前,嫂嫂燒了一碗魚,加糖加醋,燒法奇特。宋弟問嫂嫂:今魚怎麼燒得這個樣子?嫂嫂:魚有甜有酸,我是想讓你這次外出,千萬不要忘記你哥哥是怎麼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記老百姓受欺淩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記你嫂嫂飲恨的辛酸。弟弟聽了很是激動,吃了魚,牢記嫂嫂的心意而去,後來,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報了殺兄之仇,把那個惡棍懲辦了。可這時宋嫂已經逃遁而走,一直查找不到。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間吃到一道菜,味道就是他離家時嫂嫂燒的那樣,連忙追問是誰燒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傑作。原來,從他走後,嫂嫂為了避免惡棍來糾纏,隱名埋姓,躲入官家做廚工。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興,就辭了官職,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過起捕魚為生的漁家生活,並將當官積攢的俸祿在西湖邊開了家西湖菜館,宋嫂掌勺。有客人吃了這道菜後,詩興大,在菜館牆壁上寫了一詩:'裙屐聯翩買醉來,綠陽影裏上樓台,門前多少遊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歸尋張翰鱸,魚美風味西湖,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