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資理財,生活中的必修課1(1 / 3)

第一章 投資理財,生活中的必修課1

你為什麼要理財

今天,社會需要財富,因為財富標誌著進步與發展,我們需要財富,因為財富意味著成功與幸福。如何成為財富的主人?注重理財、善於理財,就能步入財富的殿堂;而不注重理財、不善於理財,即使有再高的工資、再多的收入,生活終會陷入拮據,度日艱難。

什麼是理財

“理財”一詞,最早見諸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我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那麼,什麼是理財?

理財是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合理管理自身財務資源的一個過程,是貫徹一生的過程。通俗地說,理財就是以“管錢”為中心,通過抓好攢錢、生錢、護錢三個環節,管好現在和未來的現金流,讓資產在保值的基礎上實現穩步、持續的增值。理財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財務自由,讓自己生活得更幸福。

我們用一種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理財:收入是河流,財富是水庫,花出去的錢就是流出去的水,理財就是開源節流,管好自家的水庫。

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存款和人壽保險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

理財就是賺錢嗎

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範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包含以下含義:

1.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2.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現在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3.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理財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理財的好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理財有助於我們達到財務目標

人生有很多夢想,夢想的實現需要經濟上的支撐,例如積累一定的資金購房買車,或者積累一筆資金用於到世界各地旅遊,累積足夠的退休基金以安享晚年,建立教育基金為子女的將來考慮,創立自己的一番事業,等等。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你對財務進行規劃。

2.理財有助於實現人生的理想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理想,隻是真正能實現自己夢想的人實在太少了。生活的重負,讓很多人不得不把美麗的夢想緊緊收藏。如果我們有足夠的金錢,就可以撇開並不喜歡的工作,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很多富翁,如果他們願意提前退休,完全可以不必工作,照樣有足夠多的金錢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這一切皆離不開理財二字。

3.理財有助於我們保住財富

有些人一夜暴富,但短時間內又會一貧如洗,因為他們不懂得理財。有些人辛苦一輩子積累一筆財富,但卻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或者大幅縮水,這也是因為他們不懂得理財。還有的人在世時富甲一方,但去世後遺產稅甚巨,子女僅能享受一半的遺產甚至甚為無力支付遺產稅而被迫放棄遺產。這些人都是因為不懂得理財,而將自己的財富白白流失掉了。

4.理財有助於我們過更好的生活

每個人都希望過好日子,而不僅隻是滿足由出生開始到死亡為止的基本生活需求。你是否想買一幢而且一套豪華舒適點兒的房子?是否想開黑色奔馳馳騁在空曠的大馬路上?你是否想在周末或節假日去豪華餐廳享受溫馨浪漫的晚餐?你是否想每年都出外旅遊幾次?這些都是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奢侈想法,但並不是達不到的幻想,如果你理財得當,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

不理財會帶給我們什麼麻煩

理財能給我們帶來諸多的好處,相反,不理財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麻煩。

1.不理財會導致我們手中的錢貶值。錢放在銀行或者投資於個人消費,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相對來說我們手中的錢就越來越不值錢,最終我們隻能一輩子在社會上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個人的資本增長。

2.不理財可能會導致我們不理性地消費。浪費我們辛苦勞動所得,而這些錢本來可以用在其他方麵,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3.不理財可能會讓我們越來越窮。一開始,你手頭的錢財少,問題並不大,關鍵就在於你是否想由少變多,是否能讓少變多,多了又想再多,而理財正好能幫助你積少成多,從少到多,多得更多。但是如果你不相信理財,不去理財,不但不會變富,反而財富會越來越少、越來越窮。

4.不理財可能損害我們的健康。不理財會讓我們變窮,財務陷入困境,這些會增加我們的生活壓力。由於生活壓力我們不得不拚命工作,損害自己的健康,而且,壓力過大本身也會損害健康。

5.不理財可能會讓我們喪失許多機會。例如會讓你與心愛的人今生無緣。這個社會畢竟是現實的,無論是愛情、婚姻還是以後的生活都是離不開“麵包”的,缺少了經濟支撐,做任何事都將舉步維艱。

[]個人理財的範圍有哪些

理財可以說是圍繞著“錢”字在做文章,我們用“錢”來表達理財的範圍,可以概括為: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

1.賺錢

賺錢是指收入。收入包括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工作收入是以人賺錢,工作收入包括薪資、傭金、工作獎金、自營事業所得等。理財收入是以錢賺錢,理財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房租收入、股利、資本利得等。

2.用錢

用錢是指支出。一生的支出包括生活支出和理財支出。其中生活支出包括衣、食、住、行、育、樂、醫療等家庭開銷。 理財支出包括貸款利息支出、保障型保險保費支出、投資手續費用支出等。

3.存錢

存錢是指資產。當期收入大於支出時就產生了儲蓄,而累積下來的儲蓄就是資產,也就是可以幫你錢滾錢,產生投資收益的本金。

4.借錢

借錢是指負債。當現金收入小於現金支出時就會有借錢的行為產生。主要有:消費負債、投資負債、自用資產負債。

5.省錢

省錢是指節稅。收入除了支出外,還需要納稅。如何合法節省贈與稅或遺產稅,也成為理財中重要的一環。

6.護錢

護錢是指保險與信托。主要做法是:預先作保險或信托安排,使人力資源或已有財產得到保護,或當發生損失時可以獲得理財來彌補損失。

[]個人理財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個人理財包含的內容很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投資規劃

投資是指投資者運用自己擁有的資本,用來購買實物資產或者金融資產,或者取得這些資產的權利。目的是在一定時期內獲得資產增值和一定的收入預期。我們一般把投資分為實物投資和金融投資。實物投資一般包括對有形資產,例如土地、機器、廠房等的投資。金融投資包括對各種金融工具,例如股票、固定收益證券、金融信托、基金產品、黃金、外彙和金融衍生品等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