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資理財,生活中的必修課1(2 / 3)

2.?居住規劃

“衣食住行”是人最基本的四大需要,其中“住”是投入最大、周期最長的一項投資。

3.?教育投資規劃

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經濟學家把家庭對子女的培養看做是一種經濟行為,即在子女成長初期,家長將財富用在其成長上,使之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當子女成年以後,可獲得的收益遠大於當年家長投入的財富。在一般情況下,受過良好教育者,無論在收入或是地位上,確實高於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同齡人。從這個角度看,教育投資是個人財務規劃中最具有回報價值的一種,它幾乎沒有任何負麵的效應。

4.?個人風險管理和保險規劃

保險是財務安全規劃的主要工具之一,因為保險在所有財務工具中最具防禦性。保險不僅可以積累現金價值,還可以提供償債能力,當投保人發生風險且沒時間在未來的歲月中繼續增加收入以償債的情況下,保險是唯一可以立即創造錢財的工具。

5.?個人稅務籌劃

個人稅務籌劃是指納稅行為發生以前,在不違法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涉稅事項作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稅和遞延納稅目標的一係列籌劃活動。稅務規劃的首要目標就是通過各種可能的合法途徑,減少或延緩稅負支出。

6.?退休計劃

當代發達的醫療科學技術和豐富的物質文明帶給人類的最大好處,是人類的健康與長壽。如何過一個幸福、安全和自在的晚年呢?這就需要較早地進行退休規劃。可以選擇銀行存款、購買債券、基金定投、購買股票或者購買保險等以獲得收益。另外,退休金投資計劃的實施是越早越好。

7.?遺產規劃

遺產規劃是將個人財產從一代人轉移給另一代人,從而實現個人為其家庭所確定的目標而進行的一種合理財產安排。其主要目標是幫助投資者高效率地管理遺產,並將遺產順利地轉移到受益人手中。

為什麼要把理財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理財是一種生活習慣,哪怕自己得到的是一分錢,也要清楚地知道這一分錢將如何使用,怎麼賦予它不同的用途;當你能夠堅持不懈地進行投資,哪怕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獲得的回報隻是很少一部分,但是你堅持這樣去做,時間會讓你輕鬆成為一位富翁的。

假如人一生能活100歲,那麼前20年是享用父母的錢,65歲之後是退休階段了,很多人已經不再創造財富了。所以我們創造財富的時間隻有短短的四十年左右。在這個階段,我們還要承擔贍養父母和養育孩子的責任。

今天有錢,不等於明天還有錢;今天開始理財,那麼明天也許就可以享有富足人生。

20~45歲是我們積累財富的黃金時段,也是理財的最佳階段。在這一階段養成一種理財的習慣,善用它們,合理地進行投資,為自己未來富足生活創造一個源源不斷獲得收入的渠道,是現代人最可靠的選擇。

把理財變成一種習慣,那麼理財將不再是一種負擔、一種高深的學問。

理財越早越好,理財習慣最好從二十幾歲就養成。

你的生涯理財規劃擬訂好了嗎

圓夢人生,需要有一個好的人生目標規劃,更要懂得如何應對各個人生不同階段的生活所需,將財務作適當計劃及管理。所以說,既然理財是一輩子的事,需要我們及早認清人生各階段的責任及需求,擬訂符合自己的生涯理財規劃。

1.成長階段:成長階段主要以求學、完成學業為主要目標,這一階段應盡可能了解有關投資理財方麵的知識,逐漸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避免盲目追趕時髦。

2.初入社會階段:這一階段逐步走向經濟獨立,可在已有的理財知識上開始實務理財操作,主要從開源節流、資金有效運用上進行理財。此階段理財,既要抓住這一儲備資金的好時機,又要避免急躁、冒進。

3.成家立業階段:此階段理財目標因條件及需求不同而各異,如果較有投資能力,又無負擔,可試著從事高獲利性及低風險的組合投資,而有負擔,如有小孩的家庭就得兼顧子女養育支出,宜采取穩健及尋求高獲利性的投資方式。

4.中年階段:此階段的理財因家庭成員增加,生活開銷亦漸增,重點在於子女的教育儲備金,此時因工作經驗豐富,收入相對增加,理財投資宜采取組合方式,貸款亦可在還款方式上彈性調節運用。

5.中老年階段:這個階段子女經濟獨立,負擔減輕,理財目標是包括醫療、保險項目的退休基金。因麵臨退休階段,資金亦已累積一定數目,可適當投資,投資時要以“保守”為主,不可過於冒險。

6.退休階段:此階段財務比較寬裕,但休閑、保健費的負擔仍大,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時,如有財可理,則理財更應采取“守勢”,以“保本”為目的,盡量避免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以免影響健康及生活。

財富是逐漸累積出來的,平穩妥當的生涯理財規劃應及早擬訂,才有助於逐步實現“聚財”的目標,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礎。

[]你的投資觀念需要更新嗎

“我沒錢,投什麼資啊?”“我還是覺得錢放在銀行裏比較保險。”……投資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一種風險大、資金多的方式。其實不然,投資並非您想象的那麼高不可攀。隻要您用心培養獨到的投資眼光和堅毅的投資定力,成功就在眼前。

什麼是投資

投資是指犧牲或放棄現在可用於消費的價值以獲取未來更大價值的一種經濟活動。簡單而言,某人的本金在未來能增值或獲得收益的所有活動,都可叫投資。

本書所指的投資主要是家庭投資,或叫個人投資。我們可以作一個假設:你現有手上5000元現金,你可以在節假日與家人一起去旅遊或者與朋友一起吃一頓大餐,但是你也可以存入銀行來獲得利息;可以買入股票或基金,等待分紅或漲升;可以買一套紀念金幣等待升值。前麵一種情況就是花掉金錢(價值),通過消費來獲得享受。後麵幾種情況就是放棄現在的消費,以期獲得更多金錢,這就是投資。

消費與投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消費是現在享受,放棄未來的收益,投資是放棄現在的享受,獲得未來更大的收益。

投資的資本來源,既可以是通過節儉的手段增加,如每月工資收入中除去日常消費支出後的節餘,也可以是通過負債的方式獲得,如借入貸款,還可以采用保證金的交易方式以小搏大,放大自己的投資額度。從理論上說,其投資額度的放大是與風險程度提高為代價,遵循“風險與收益平衡”原則,即收益越高的投資,風險也越大。所以,任何投資都有風險,隻是大小程度不同。

具體來說,家庭投資的主要成分包括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各種資產,如存款、債券、股票、基金、外彙、期貨以及在實物市場上買賣的資產,如房地產、金銀珠寶、郵票、古玩,或者實業投資,如個人店鋪、小型企業等。

理財和投資的關係是:理財活動包括投資行為,投資是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理財就是投資理財。

“投資”就是“投機”嗎

很多投資者始終不明白這樣一個問題,買股票到底是投資還是投機?這是一個很實在的問題,不過並不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關鍵在於投資者要把問題理清楚。

投資就是長期持有股票,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結合現在的市場,投資的概念還可以再縮短一些,隻要是持有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差不多就可以算是投資了。投機就是通過二級市場的差價獲取收益,持有期限比較短,甚至可以短至一個交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