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投資理財,生活中的必修課1(3 / 3)

不同的投資者會選擇不同的方式。有些投資者啟動資金很少,但又希望通過炒股而成為富人,那就隻有投機才有可能達到目標。

假設有資金5萬,用投資的方法,而且抓到了一家罕見的10年漲10倍的股票,那麼10年後的資金是50萬,離富人的目標還相當遙遠。同樣是投入5萬,投資者用投機的方法每年翻一倍,這樣五年後就是160萬。接著再進行投資,假設年收益率很低,隻有30%,這樣再過5年資金將近600萬。兩種方法的差異在10倍以上。當然,其中的關鍵是如何在前幾年中使資金快速增值,這是投資者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題,所以還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是要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看盤,其次是必須自己琢磨出一套研判主力動向的方法,最後還要結合一些短期的基本麵因素進行決策。其中研判主力的動向難度比較大,但隻要工夫到了總是會有收獲的。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要相信自己能夠獲得最終的成功。

大勢對於投機並不重要,投機隻看重個股,否則的話手裏拿著5萬元永遠也圓不了富人的夢。也一定會有人譏笑投機很累。但投資者都知道,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累出來的。累也許不一定能獲得成功,但不累是肯定不能獲得成功的。

如果投資者隻是為了資金的保值、增值,或者手頭資金非常多,那麼可以遠離投機。

投資就是一夜暴富嗎

這種想法是同投資相悖的。投資要求做到未雨綢繆,在力求財務安全的基礎上,實現財產持續穩定的增長,這同一夜暴富沒有關係。那些妄想一夜暴富的人們,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上當受騙,嚴重虧損,甚至血本無歸。所以要保持平常心。投資是一種生活方式,“長期投資,分享收益,規避風險”是每個人都應保持的心態。

????另外,投資的範圍很廣,股票、基金、保險、黃金等等,但是最終不要忘了一項最根本的投資:投資自己。自我增值,是終身理財的第一步。人對於財富的向往是無窮盡的,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品質。在籌劃好基本的生活需求後,積極投資,充分投資,將理財納入到生活的步伐中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你不必投資嗎

有人說了:“我就不怎麼投資,當然我也不會每月花光光,自己一樣過得很好。”每年還能剩一點錢夠零花。有這樣想法的人也很多。乍一聽,好像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挺好,不用費心去投資,有錢就花,沒錢就不花。但是,細想一下,你就真的不需要投資嗎?即使不去考慮你過幾年可能會麵臨買房、裝修、結婚的事情(假設你家裏幫你解決了這筆費用),你就真的高枕無憂了嗎?假如你或者你的家人突然得了大病,需要很多錢來醫治時,你該怎麼辦?也許這時候你不會想到是因為自己平時不投資導致無法抵禦這些風險,而隻會想我怎麼這麼“背”。假如你平時就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懂得未雨綢繆,遇到問題時可能就會是另一種結果。不論你收入是否真的很充足(比爾·蓋茨或李嘉誠有一拚,可以不用投資——其實錢越多越需要投資,如果不投資恐怕一輩子也不可能像這兩人那麼富有。而且,不論是比爾·蓋茨,還是李嘉誠,他們都是投資高手),你都有必要投資,合理的投資能增強你和你的家庭抵禦意外風險的能力,也能使你的手頭更加寬裕,生活質量更高。

會掙錢就不用投資了嗎

這種想法很多人都有,尤其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族,好多都會這樣想:我收入高,不會投資也無所謂。當然,如果你有足夠高的收入,而且你的花銷不是很大的話,那麼你確實不用擔心沒錢買房、結婚、買車,也不用擔心意外風險的出現,因為你有足夠的錢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僅僅這樣你就真的不需要投資了嗎?要知道投資能力跟掙錢能力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有著高收入的人應該有更好的投資方法來打理自己的財產,為進一步提高你的生活水平,或者說為了你的下一個“挑戰目標”而積蓄力量。

比如說,你在工作到一定的時候想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那麼,你仍然需要投資,你也會感覺到投資對你的重要性,因為你想要進行創業、投資,這些經濟行為意味著你麵臨的經濟風險又加大了,你必須通過合理的投資手段增強自己的風險抵禦能力。在達成目的的同時,又保證自己的經濟安全。

錢太少,就不用投資了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抱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餘財可理呢? 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舉個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0萬元,但因理財錯誤,造成財產損失,很可能立即出現危及到你生活保障的許多問題,而擁有百萬、千萬、上億元“身價”的有錢人,即使理財失誤,損失其一半財產亦不致影響其原有的生活。必須先樹立一個觀念,不論貧富,理財都是伴隨人一生的大事,在這場“人生經營”過程中,愈窮的人就愈輸不起,對理財更應嚴肅而謹慎地去看待。

財富能帶來生活安定,快樂與滿足,也是許多人追求成就感的途徑之一。適度地創造財富,不要被金錢所役、所累是每個人都應有的小庸之道。要認識到“貧窮並不可恥,有錢亦非罪惡”,不要忽視理財對改善生活、管理生活的功能。誰也說不清,究竟要多少資金才符合投資條件、才需要理財呢?

從多年從事金融工作者的經驗和市場調查的情況來看,理財應“從第一筆收入、第一份薪金”開始,即使第一筆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個人固定開支及“繳家庫”之外所剩無幾,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錢的聚斂能力,1000萬元有1000萬元的投資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財方式。絕大多數的工薪階層都從儲蓄開始累積資金。一般薪水僅夠糊口的“新貧族”,不論收入多少,都應先將每月薪水撥出10%存入銀行,而且保持“不動用”“隻進不出”的情況,這樣才能為積累財富奠定一個初級的基礎。假如你每月從薪水中拿出500元,在銀行開立一個零存整取的賬戶,不管利息多少,20年後僅本金一項就可達到12萬元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數目更不止於此,所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視。

當然,如果嫌銀行定存利息過低,而節衣縮食之後的“成果”又稍稍可觀,我們也建議開辟其他投資途徑,或入戶國債、基金,或涉足股市,或與他人合夥入股等,這些都是小額投資的方式之一。但須注意參與者的信用問題,剛開始不要被高利所蠱,風險性要妥為評估。絕不要有“一夕致富”的念頭,理財投資務求紮實漸進。

總之,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自然驚人。最關鍵的起點問題是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樹立一個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我們再次忠告:勿因錢少而不理財。

有一種說法是:在目前非常危險的市場環境中,小投資者根本沒有成功的機會,所以要麼退出市場,要麼求助於專業投資者。

然而事實是,在投資中,專業投資人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聰明,業餘投資者也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愚笨,隻有當業餘投資者一味盲目聽信於專業投資人時,他們在投資上才會變得十分愚蠢。事實上,業餘投資者本身有很多內在的優勢,如果充分加以利用,那麼他們的投資業績會比投資專家更出色,也會超過市場的平均業績水平。